
法治宣传的镇海经验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近日,浙江宁波市镇海区法学会联合区司法局、团区委等部门,组织100余名青年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志愿者们在九龙湖中心学校等12所学校开展法治讲座,并向在校师生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治宣传资料。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法学会坚持把法治宣传作为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创新形式,积极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导向引领法治宣传,既“广撒网”更“精聚焦”,法治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受到群众喜爱和区委区政府的肯定,成为“法治镇海”“平安镇海”建设的重要力量,探索出一条基层法学会法治宣传的路子。
法治宣传 机制先行
法治宣传这一项重要职责,镇海区法学会高度重视,制定专门的方案和计划,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合作,借力引智、凝聚多方力量,确保法治宣传高水平推进。
镇海区法学会确定“法治宣传,机制先行”的方案,联合区司法局、团委、法院等会员单位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职责、进度和考核督查办法,明确各单位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做到了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为推进法治宣传奠定了坚定基础。
在这个工作机制下,镇海区法学会发挥法治宣传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法治支撑作用,每年都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要法律法规实施,精心制定法治教育实施方案。2019年,镇海区法学会组织会员骨干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后,根据企业需求,组织编印了《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法规文件汇编》《涉企案例选编》,从而为企业学习运用法律法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指引,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面临复工复产的情况,镇海区法学会根据基层所需,组织编写了《疫情防控中常见法律问题十问十答》《企业复工复产中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南》,并深入基层开展“三服务”活动,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有关政策规定,帮助企业化解在复工复产中的矛盾纠纷,使复工复产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中,镇海区法学会联系区司法局举办了“扫黑除恶人人参与,平安法治你我共建”绘画创作比赛。其中37篇优秀作品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画在法治广场展出。区法学会还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建立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把法治教育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内容,建立政法干部学法大讲堂,每年举办一次公务员学法培训。
搭平台 法治宣传常态化
镇海区法学会为使法治宣传常态化,通过各种形式,为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搭建平台,联合区司法局设立镇海法治大讲堂,不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已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15次。并利用各村(社区)文化礼堂,开设法治讲座,年初统一安排教员和授课内容,每月一课。
与此同时,搭建好法治文化平台。镇海区法学会组织村(社区)企业开展法治文化演出,建立法治文化长廊和宪法主题公园。今年初,又建立了宁波市首个民法典广场,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镇海区法学会还在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等中小微企业集聚地,建立法律专家工作室,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和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化解劳动纠纷。
为使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经常化、制度化,镇海区法学会联合宁波大学法学院组织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普法志愿者大篷车法律服务队”,每年暑期200余名大学生和青年普法志愿者分成10个小分队深入社区、农村和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
此外,镇海区法学会从区政法机关各部门和宁波大学法学院,挑选专家学者组成法治宣讲团,深入基层讲好法治课。去年底,组织了由15名专业骨干组成的“民法典普法讲师团”,开展“崇尚法典精神,共创法治镇海”普法宣传活动,共宣讲15场次,听众1200余人。
“精聚焦” 坚持“三导向”
在法治宣传活动中,镇海区法学会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使法治宣传“精聚焦”。
针对民企的法治需求,镇海区法学会组织法律专家深入企业开展“三服务”活动,“送法入企”,答疑解惑,帮助民企强化依法依规经营、诚实守信意识。在活动中了解到中小微民营企业法务人才短缺,区法学会立即与区工商联联合举办民营企业法务人才培训,由宁波大学教授授课,学完规定课程,经考试合格发放结业证。培训共举办两期,培养法务人才近百人。
镇海区法学会根据区委《关于推进全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组织了“全域治理现代化与法治保障”征文活动,并以此为主题举行了法学论坛。组织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
针对镇海区人民法院审理发现的校园伤害、盗窃、吸毒、抢劫、校园欺凌等案件,区法学会联合有关部门组成校园法治宣讲团,开展“宪法晨读”“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开学法治第一课”“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适合青少年的普法活动。区法学会还在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镇海炼化小学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体验性、互动性法治教育,使其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互联网+” 法治宣传接地气
为提高法治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镇海区法学会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运用“互联网+”法治宣传,建立镇海“微信公众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宣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法治知识,比如组织编写了民法典中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40个细节知识汇编,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与好评。
镇海区法学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在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选择青少年易接受的方式,比如法治宣传演讲竞赛、法治宣传书画比赛等。组织的“以民为本,循法而行”民法典微视频创作竞赛活动共收到150件作品,其中大多数是来自大中学校的学生。
镇海区法学会在实践中发现群众对以案说法的形式容易接受,就组织专家学者编写有关案例选编,5年来,共组织编写《涉民生案例选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案例选编》《人民调解案例选编》等7本。宁波大学法学院还组织编辑了《民法典热点问题解读漫画集》,精选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从案件事实、审判评析、法律适用、法官释法等几个方面,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被群众称为接地气的法律“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