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红色资源利用好首先要加强保护
近年来,各地通过整理党史、军史,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当前仍有一批红色资源面临保存风险:一些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缺失;部分无名烈士陵园墓地遭到破坏;红色历史研究不足,英烈生平事迹宣介不足,逐渐湮没无闻……(4月9日《半月谈》公众号)
红色文物、红色景区等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承载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记忆,是重温党的辉煌历程、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
当前,少数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上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如有的地方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意识薄弱,法规制度不完善,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监管不力,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紧缺,导致红色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和民族文化的象征。保护好这些遗址,就是保护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保护红色资源刻不容缓。要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充分认清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自觉增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性。尽快制订完善红色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树立保护意识,规范保护行为,强化保护效果。对于破坏、损毁、侵占或者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红色资源涉嫌违法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抓紧做好普查,分类制定保护规划和保护方案,实施好保护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即修。加大经费和技术力量的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及民间资本广泛参与保护、积极投入保护。加强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让红色资源得到永久保存。
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它在当下依然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红色资源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缔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品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新时代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切实加大红色资源保护,让红色资源不断绽放独特的红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