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心谨慎的街道守护者
——记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春晓派出所民警周光
周光是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北仑分局春晓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工作8年间,无论是破案抓捕、矛盾调解,还是治安巡防,周光都兢兢业业完成每一项任务。因工作成绩突出,近年来,他先后获三等功两次,分局嘉奖六次。在春晓街道,周光就像细心谨慎的守护者,多年如一日维护街道的安宁与和谐。
小案子里的人情味
在基层工作,周光更多时候面对的是案情简单的小案子。事虽小,处理起来却不轻松,其中调查最久的一次,历经4个多月才查清嫌疑人。
那是2019年4月的一个晚上,在一个偏僻路口,两辆车发生别车,当事车主发生冲突,其中一辆车上的乘客伤了另一辆车的车主刘某,随后逃离现场。
接到报案后,周光立即调取事发地的相关视频。由于视频画面条件较差,只能靠刘某描述嫌疑人的特征,结合当时路段情况,周光推测嫌疑人是建筑工地的工人。
但这个范围依旧很广。当时,整个辖区及附近的梅山,在建住宅小区不下20个,还有其他公共设施建设,而工地人员流动性大,嫌疑人外形特征又不明显,工人们戴上安全帽看起来都差不多,在他们中找一个模糊的目标人物,无异于大海捞针。
调查期间,刘某时常联系周光询问案件进展。交谈中,周光了解到,刘某是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条件不佳,医疗费已经花了一两万元,对他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这让周光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嫌疑人。
接下来的4个多月里,周光一有时间就到工地走访排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确定了嫌疑人郭某某。但当时郭某某已离开当地,去外省打工。嫌疑人浮出水面,绝不能在此时放弃,周光试着联系郭某某,在他的劝说下,嫌疑人最终投案自首,并对刘某进行了赔偿。
周光说,劝说嫌疑人投案是常见的处理方式,既节省抓捕成本,又给嫌疑人一个减轻罪责的机会。
在周光最近处理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是一名曾在北仑工作的舞蹈老师,利用职务之便欺骗学生家长钱财,案发后逃回老家江苏。
由于嫌疑人明确,周光和同事本可以通过网上追逃,再由当地公安实施抓捕。但嫌疑人年纪较小,作案时年仅18周岁,网上公开信息显然会对她的未来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出于这一考虑,周光和同事远赴江苏,上门给嫌疑人父母做工作,说明利害,劝其自首。
最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嫌疑人前往当地派出所投案,由父母出钱赔偿了受害人,周光和同事也为嫌疑人办理了取保候审,案子妥善解决。
辖区安宁是最大的工作动力
最让周光头疼的,当属矛盾调解,特别是碰上较固执的人,调解工作一做就是几个月。
一次,辖区内相邻的两户人家因砌墙引发纠纷,大打出手。周光介入调解后,被其中一方老人认为包庇另一方,上网投诉派出所处理不公。
这样的情况对周光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乡邻间的矛盾,通常需要双方各退一步才能得到解决,由于牵扯到个人利益,民众有时难以冷静对待。刚开始,周光着实感到委屈,自己明明是帮忙解决问题,群众却不领情。但工作还要继续,经过反复劝解,两三个月后,砌墙事件的双方才达成和解。事后,当事人一句真诚的“周警官,麻烦你了”让周光顿时觉得,此前受的气都烟消云散了。
来自群众的点滴暖心回馈,点燃了周光的工作热情。在他看来,处理的事件虽小,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正是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辖区安宁就是他最大的工作动力,为此付出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稳定后,春晓作为北仑的重要旅游基地,赛事和游客都多了起来,安保任务也加重不少,常常需要派出所警力全力以赴。领导考虑到周光出差抓捕刚回来,安排他在所里备勤,但周光总是闲不住,早早到达安保场地,一句“我来”替换下所里的老同志。“我们年轻嘛,可以多做点!”周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