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莉娟委员:关注少年抑郁症防治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2020年9月,全国政协委员李莉娟从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调入师范学院任教,在原有犯罪心理学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单独的心理学课程。通过调研,李莉娟发现,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压力、强迫等情绪,一直被严重低估。
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将高中及高等院校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李莉娟表示,这是国家卫健委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而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但她也指出,如何预防抑郁症向低龄化发展;如何尽快提高社会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如何为青少年建立社会支持帮助体系,帮助青少年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等问题仍需得到关注并且亟待解决。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莉娟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
她建议国家卫健委就体育锻炼对于预防青少年抑郁症重要性与教育部联合发文,对于中小学校内体育锻炼时间进行督导,保证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时间达标。
“我国中小学目前仍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重视分数,忽视体育锻炼,校内体育课时间被文化课占用,中小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能达标,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情绪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李莉娟认为,应该通过持续、规律的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强健体魄,培养意志,预防抑郁症低龄化。
此外,她还建议加大学校心理教师关于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的专业培训。
“目前中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并配有心理咨询教师,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心理教师多为其他课程兼职教师且对于抑郁症、焦虑症的专业认知不够,缺乏及时发现、干预并转移专业机构治疗的能力。”李莉娟说,增强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降低青少年因抑郁症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间而发生悲剧。
李莉娟认为,对于青少年抑郁症干预应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联动,除加大媒体对于公众多渠道宣传教育外,提高家长心理健康素养刻不容缓。因此,她建议学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聘请校内外专家对家长定期开展关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性教育、情绪问题识别等教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