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绮委员:为自闭症患儿提供专门特殊教育机会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绮带来了一份关于为自闭症患儿提供专门特殊教育机会的建议。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ASD),根据2020年9月发表在《神经科学通报》期刊上的一篇论文,复旦附属儿科科研团队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对2014~2016年8个代表性城市中的6~12岁儿童开展了我国首次最大规模(有12万儿童参与)的中国ASD谱系流行病学研究,估测出国内谱系障碍流行率为0.7%,相当于每143名儿童中就有1位自闭症儿童。

  “法定义务制教育如何做到不将自闭症患儿排除在外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黄绮说,自闭症患儿不是智障儿,他们实际上有学习能力,如果给予适合的环境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他们是可以完成学习和进行行为矫正的。

  黄绮了解到,目前自闭症患儿在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学习效果不佳。普通学校学业繁重,难以顾及自闭症患儿,患儿的学习效果和自我评价较差。“我们有聋哑人学校、盲童学校,也应该有自闭症患儿学校。目前只有个别省市在试点。我们需要为自闭症患儿开设特殊教育场所,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去帮助他们成长和改变。”

  为此,黄绮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国家应为自闭症患儿提供特殊教育机会,提供人财物和场所的保障,不但应将其纳入9年义务制教育体系之中,还应从幼教开始。因为对自闭症患儿的矫治,年龄越小越有效果。二是加大培养针对自闭症的师资培训力度,弥补人才空缺。三是症状轻微的适教患儿可以进入普通学校融合学习,但学校要给予特殊的对待和政策,配备有特殊教育资质的教师专门看护和陪教,允许比普通学生有更长的完成作业和考试的时间,甚至作息时间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正常教学进度。四是自闭症患儿不宜混同在智障儿童的特殊学校中学习,因为他们智力上没有障碍,但是有社交障碍,和智障儿童情况恰恰相反,放在一起同步学习影响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