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富文委员:数字人民币试点应“抓顶层、重普惠、防风险”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货币形态也在迭代变革,已由传统现金货币实现了向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的演变。眼下,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正在全国十多个地方逐步推开。为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建议数字人民币试点应当切实“抓顶层、重普惠、防风险”。
在“抓顶层”方面,巩富文认为,应确定数字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
他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现金管理条例》中关于人民币的表述进行修改,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硬币和数字人民币”。同时,加快研发数字金融技术国家标准,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法定数字货币监管共识,建立法定数字货币国际监管统一规则。
在“重普惠”方面,巩富文认为要重视广大农村地区试点应用,重视跨越老年人群体“数字鸿沟”。
巩富文表示,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也明显低于城市,因此,他建议数字人民币试点不能“重城市轻农村”,不能“避难就易”,应针对有关“三农”各种应用场景重点攻关,使数字人民币惠及广大农村、农业和农民。
此外,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普遍面临“数字鸿沟”难题,因此,数字人民币应在技术、场景、应用上积极创新,在试点中覆盖更多人群,尤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需求,体现更强的包容性,得到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和认可。
在“防风险”方面,巩富文认为,要做好数字人民币交易信息保护工作,保证数字人民币体系安全性,净化虚拟货币市场。
首先,如何有效保护数字人民币交易信息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尤其是未来在反洗钱、反腐败、反恐怖融资等方面运用此类信息时如何进行有效管控,更应予以高度重视。他建议在试点的同时,抓紧开展数字人民币信息保护立法工作,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在公民个人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其次,巩富文建议,数字人民币在试点中应加大安全性研究和投入,综合运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目前最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以确保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应按照风险分散、失陷假设、动态演进、攻防相长思路开展安全体系建设,有效抵御网络攻击,牢牢守住数字人民币安全底线。
最后,由于近年来以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民间数字货币甚嚣尘上,甚至大行其道,不少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技术的旗号、披着数字货币的外衣,大搞非法虚拟货币融资,严重扰乱货币流通秩序,冲击国家货币发行权,危及经济金融稳定,恶化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环境。因此,巩富文建议人民银行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管,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培育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