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演剧场”将法律知识“演出来”

北京房山区法院探索普法新形式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里的“牛牛一家人”在朋友圈中“火”了一把。

  9岁“熊娃儿”小牛、喜怀二孩儿的牛妈、微企老板牛爸,还有“云上”求职的小姑、“消息灵通”的奶奶以及倔脾气的爷爷,从初一到初六,“牛牛一家人”把平日里遇到的法律小问题“搬”到网上,让大家在假期乐乐呵呵学点儿法律小知识。

  “牛牛一家人”的“家”在“不会演剧场”。“不会演剧场”是房山区法院在2020年10月推出的一档原创普法栏目剧,编剧、演员、导演、后期、编辑等都是由房山法院干警“兼职”。剧场以图片连载的形式呈现,以夸张风趣的表演、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大家传递丰富实用又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

  “这个剧场太有创意了!”“连续剧太好看了,我每期都在看。”“说是不会演,但是演得太好了。”自“不会演剧场”推出以来,收获了无数好评,尤其是过年期间的“牛牛一家人”新春特辑,每天一期剧场放送,普及1-2个法律知识点,推出后还得到多家媒体平台的转载。

  “这些反馈让我们觉得特别开心也特别温暖。这意味着大家的努力非常有意义。”“不会演剧场”导演、北京市房山法院政治部新闻宣传组干警成梦琳说。

  她介绍,“不会演剧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编剧不够专业、演员不够知名、制作仍显稚嫩,但每一位“不会演剧场”的演职人员想通过最真实的展现,将法治理念、法律知识、法院工作传递到更多群众身边。


  创新普法形式 让案例“活起来”

  “不会演剧场”的推出,是继房山区法院2015年推出普法微动漫“小乐说法”,2016年推出“普法巴士”宣传品牌后,又一次形式上的创新。

  “以往我们通过自有媒体发布的法官释法类普法文章,为了清楚介绍案件情况、判决结果等内容,常常出现文字多、专业性强的情况,难免影响受众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试图探索稍微灵活的方式,让案例故事‘活’起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更加轻松的语境中输出法律知识。”北京市房山法院政治部新闻宣传组组长李倩介绍说。

  2020年10月25日,“不会演剧场”正式与大家见面。首期以“情暖重阳”为主题,邀请13位干警借助假发、拐棍等标志性的道具,从预防电话诈骗、认清虚假保健品推销、谨防投资理财陷阱等7个方面为老年朋友们送上了防骗指南,并在2020年12月第一届“京彩”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网络正能量图片”作品。

  截至目前,“不会演剧场”已推出了10期,内容包括“打,还是不打”:以纠结要不要打官司的赵大爷为主人公,重点介绍了人民调解的优势等内容,进一步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宣传;“还,还是不还”:聚焦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以失信被执行人躲避执行后的种种遭遇,呼吁诚信社会,诚信做人;“管,还是不管”: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了“套路贷”、村头恶霸、恶势力强迫交易3个较为典型的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并且介绍了相关犯罪线索的举报方式。

  春节期间,许多人都积极响应号召就地过节,少串门、不聚集、少外出,“宅”或多或少成为这个春节假期的主题。因此,房山区法院将“宅”家过年的牛牛一家六口设计为“不会演剧场”新春特辑的主人公,围绕助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等重点内容,每天一个小故事,针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标准及能力限制、女职工“三期”权益保护、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云招聘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维护和谐邻里关系、不随意发布转发不实信息、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等内容,进行宣传释法,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发挥党员优势 使工作“亮”起来

  为什么要叫“不会演剧场”?

  成梦琳介绍说,“不会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出镜的演员都是法院的干警,没有任何专业表演经历的大家都是“外行人”;其二,尽管大家都是外行人,但是想要展现的案例故事、解读的法律知识以及传递的价值观,都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据了解,每期“不会演剧场”的发布需要经过撰写剧本、确定角色、制作样图、拍摄照片等步骤。负责的干警们根据每期的主题,与业务庭室进行对接,根据角色人物定位,有针对性地邀请符合角色特点的干警出演。

  “目前‘不会演剧场’的演职人员大多是党员,希望能够发挥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大家的工作体验,拓展大家的工作内容,从而促进凝聚力和向心力。”李倩表示,这对于丰富党建文化、创新党建品牌,推动党建队建工作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倩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和经验积累,使“不会演剧场”能够真正做到关注社会热点、回应群众需求、传递法治声音,为大家呈现出选题丰富、角度新颖、形式有趣、内容实用的优质内容。

  “当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以后,我们也希望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拓展到短视频等领域,在北京高院新闻办以及房山区委政法委、区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携手网络大V、进驻电视荧屏、走到群众身边。”李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