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无人机“黑飞”重在加强监管
近日,一段“网红列车遭无人机撞击逼停”的视频在网络热传。有“开往春天的列车”之称的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行驶至佛图关段至大坪段时,一架无人机超低空飞行逼停行驶中的列车。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当时该列车处于正常行驶中,一架无人机突然迎面而来,然后伴随“嘭”的一声,无人机与列车发生相撞,列车随即停止行驶。列车停下一段时间后,重新正常运行至下一站。目前,无上报乘客受伤情况。重庆轨道交通公司已向相关部门上报该事件,待进一步处理。(2月23日中国青年网)
眼下,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无人机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科技设备,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航拍等领域,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完成许多具有危险性的项目,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员伤亡,显示了现代科技的巨大优越性。然而,近年来无人机导致的一些飞行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人事先不履行必要的报备手续,在禁飞区域使用无人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据报道,今年1月,一旅客在广州南站使用无人机,导致无人机失联落入铁轨,广州南站派出所依法对其行政罚款500元,并收缴无人机及操作手柄。今年2月,四川蒲江一男子操控无人机在高铁线路上方来回飞行,被处以500元的罚款。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加以规范,消除空中安全隐患。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下列危害或者可能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在地面或者高架线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升放风筝、气球等低空飘浮物体和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由此可见,无人机在城市轨道交通附近“黑飞”,不仅影响公共安全,还涉嫌违法。
遏制无人机“黑飞”重在加强监管。一方面,空中安全监督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发现未经批准私自乱用无人机的,要及时进行查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护好空中安全,防止出现失职和渎职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法治宣传,引导无人机使用者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不擅闯禁飞区,让其深刻认识到任何草率飞行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危害后果,一旦造成严重事故,轻则会被处以罚款,重则受到法律追究。同时,社会组织和个人等无人机使用者要养成良好习惯,接受统一调度,依法规范使用无人机,更好享受科技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