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创新机制全流程促履行

裁判文书自动履行超九成


  本报讯(记者任文岱)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生效裁判文书履行情况新闻通报会。记者从通报会上获悉,北京互联网法院自成立起至2020年12月31日,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达95.57%,对于赔偿损失,当事人多通过网上银行、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在线转账,实现在线履行率达100%。

  据介绍,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北京市辖区11类涉网一审案件,当事人通过在线方式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比例较高,履行效率也有显著提高。在一些小额诉讼案件中,如当事人在庭审中表示服判息诉,法院会当即组织双方当事人通过“屏对屏”方式即时扫码转账履行。

  据了解,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的具有金钱和行为等执行标的内容的44180件生效裁判中,未履行进入执行程序案件占比低,仅占4.5%。其中,以调解方式结案的裁判自动履行率较高,主要得益于该院调解解纷质量高、诉源调解机制建设强、调解成功率高。据悉,北京互联网法院充分发挥调解员、调解平台专业性和对应性强的特点,推进线上全流程调解。针对收案量占比超七成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该院联合市版权局搭建全国首个版权非诉调解平台,聚合8家擅长著作权纠纷调解的行业调解组织、32名调解专家等在线解纷力量,有效定分止争。

  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佘贵清介绍,该院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一键执行立案,大幅缩短了执行立案时间。通过“区块链+公证机构”委托现场调查,扩大司法辅助范围,提升现场调查工作质效,调查全过程及调查结果反馈及时上链,调查过程真实可靠、不可篡改、可追溯。案款一键智能发还技术,实现每笔案款发还从3分钟缩短到20秒。

  为了促进依法诚信履行,北京互联网法院积极推动将当事人自动履行情况纳入诚信评价体系,通过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引导相关主体自觉、主动履行义务。

  佘贵清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一直致力于通过“府院联动”长效机制建设,共同推动社会综合治理,主动探索与公共信用建设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共同建立推进自动履行的联动机制。北京互联网法院将通过拓展联合信用惩戒的范围和深度,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让不履行者无处遁形,推进“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形成触网即惩、失信惩戒的威慑力,促使大量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