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涡阳:以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上台阶
本报讯(记者尹金旺 通讯员马子中) “都是乡里乡亲,能帮忙就给他家办一个吧。”“低保不可以做人情,不要让我违反原则。”这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涡南镇董楼村召开村委会的一幕,也是涡阳县基层社会依法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涡阳县着力树立法治思维的“先导”作用,以提高法律素养为抓手,培育法治思维,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用法治思维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法治文化引领好民风
如今,集凉亭、法治长廊、法治石、林荫道、篮球场等于一体的涡阳县法治文化广场,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休闲地。
在涡阳县城,法治一条街、法治大院、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墙伴随市民生活;“涡阳普法”微信公众号、“涡阳司法”抖音号、“法治涡阳”以案释法电视栏目等已为群众所熟知。以西阳镇郭寨社区为样板的村级法治文化广场达76个,全县的村(社区)宣传栏融入法治元素覆盖率达100%,174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
自2015年起,全县383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处理法律事务,指导开展矛盾调处。截至目前,法律顾问指导调处的矛盾纠纷达1.42万余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3700余人次,帮助群众审查合同、协议1400余份。
“咱不要在这里吵了,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咱去‘法治门诊’看看,找他们给咱评评理。”在涡阳的大街小巷,广大群众已习惯了用法治思维处理矛盾纠纷。
以“法治思维”修订村规民约
在涡南镇董楼村,由法律顾问参与的村规民约更新正在悄然展开,全县383个村(社区)以“法治思维”修订村规民约“遍地开花”。法律顾问全面深度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对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逐条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村规民约制订出炉的全过程进行法律把关,确保每一条村规民约都合法有效。
近年来,董楼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进行长效管理,成为当务之急。以前的村规民约对村域环境虽有提及,但仅限于“村容整洁新风貌”,到底该如何“新”?不仅村民不知道,村干部也是一头雾水。
在法律顾问的指导下,最美庭院示范户、垃圾分类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示范户、道德文明示范户、孝老爱亲示范户这5个示范户细则创建起来,村规民约的内容更明确了,董楼村的长效管理也就有了具体的抓手。
经济发展新保障
为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涡阳县对文件的制定程序和主体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等开展合法性审核。自2020年以来,共审查政府文件和会议议题135件,废止规范性文件4个。
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执法监督当先。涡阳县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涡阳县行政执法监督举报方式公告》,破解群众投诉无门的困境。同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培训,对全县各单位法治建设工作分管负责人、具办人、执法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全覆盖。
精细化的社会治理就像“绣花”,即使在最末端,也要沿着法治的肌理和章法,才能做出真正经得起检验的作品。涡阳县在治理中健全法治,以法治护航精细化治理,营造出公开、公平、公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依法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