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准的价值及影响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数据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如智慧城市的运营,需要整合交通、环境、医疗、治安数据等,且要求同步高效使用。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整合不同数据以适应新兴智慧产业,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数据标准的需求。这种整合首先要考量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的价值
数据标准涉及标准设置等,如考虑收集数据的相关属性,包含数据集的术语、结构、组织,数据存储,使用目的。数据标准可减少共享数据的障碍。首先,它通过要求数据语义遵循确定规则减少原数据的不确定性、减轻数据转换的障碍,例如有的公交公司采用标准格式报告公共交通时间表和相关地理信息等。其次,数据标准的兼容性为用户相互操作提供了可能:无论何时何地使用数据产品或服务,可以使其正常运行,类似电源的插头和插座可确保通电产品能在任何地方使用。同时,数据标准的兼容性可以降低交换成本。
数据标准可以弥补部分市场失灵问题。在缺乏数据标准时,用户可能无法轻易观察数据质量,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阻碍用户了解产品质量。相反,最低限度的数据标准可以增进用户信任。同时,数据标准提高数据集的可操作性,降低用户间就数据收集的交换成本,并限制数据存储与数据分析间成本的重复投入。当然,标准的使用也可能提高市场主体的成本,对竞争产生消极影响,但它可以有效促进数据可操作性的提高。
数据标准的影响
数据标准可能会促进市场主体收集、综合与存储数据,从而产生更多共享数据。由于扩充数据的潜在用途将提高数据价值,不同数据源具有可操作性,也降低了数据收集、综合与存储相关的投资风险。同时,共享数据的扩大可以促进协同知识的产生,也刺激企业将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随着数据丰富及企业分析预测能力的提高,其开发的产品或服务也越来越个性化。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更容易收到自己喜好的产品。因此,数据标准化可以增加社会福利。
但数据标准也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共享数据越容易,个人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数据共享过程可能会降低个人隐藏其身份、损害数据匿名化、甚至严重损害个人隐私。同时,在数字环境中,数据标准还可能降低潜在数据主体允许收集其私人数据的意愿,从而潜在地影响数据的收集和创新。数据标准可以创建分布更分散的数据库,但数据集的大小与安全漏洞造成的潜在危害也相关。
就数据安全而言,数据库集成也可以增强安全系统有效检测可疑活动的能力。大规模数据可以让算法快速学习,有效应对新隐患,但这也伴随着安全风险,比如数据标准让黑客更容易访问与使用它。同时,数据标准可以创建更大、分布更分散的数据库,但其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在扩大。因此,标准增加数据使用的收益与风险。在市场环境下,推动数据标准建立需要法律、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确保标准对社会总体影响是积极的。
就国际合作而言,数据标准可能会影响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数据标准的本地化可能会为外国竞争者进入构建壁垒,也可能降低国内外数据集的可操作性。这些壁垒使外国标准与本地标准的兼容性受到影响,也提高它们之间转换的成本,反过来也会影响数据使用与数据行业发展。此外,低效率的本土标准可能会增加国内公司的使用成本或限制数据集成,也降低国内数据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新标准创建对市场主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鼓励国际合作制定有利于竞争的数据标准化。当然,并非在所有情况下国际标准都会为国内利益服务。因此,在一定情况下,数据市场的重心还在国内标准上,同时可以考虑不同标准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作用。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