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博兴县打造县域社会治理“金招牌”

主动发现 精准落实


  山东省博兴县积极打造县域社会治理“金招牌”,实现了“六无”目标,即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影响治安案件、无政治安全事件、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影响网络舆情、无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案件。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促进了法治营商环境的改善,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结合本地实际,将“主动发现、精准落实”作为县域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新路径,以网格化为依托,以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变“坐堂等案”的“被动处置”为进网入格的“主动发现”,变党政机关的“大包大揽”为各方力量的“精准落实”,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从压实责任入手

  主动发现群众“痛点”

  博兴县围绕“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执行力度小、法律打白条”等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科学设定治理事项,构建“全科大网格”,夯实精准落实的基础。

  筑牢党建根基,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形成“社区党委 (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深化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工作,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365天高标准、无差别、全覆盖服务。全县建立网格党组织598个,每个网格都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网格长,包村干部或街道干部任网格指导员,党员作为网格员或网格辅助力量,共配备网格长442人、网格指导员450人,专兼职网格员2135人,其中党员专职网格员267人。

  注重资源整合,划分四类网格提升执行力。针对不同区域差异大、管理粗放等问题,科学划分四类网格,确保运行精细化。其中,综合网格划分为城市、农村两种类型,专属网格划分为公共服务类和专业领域类两种类型。综合网格员突出综合能力,专属网格员侧重专业技能,分类制定网格事项清单。目前全县共设置城市综合网格133个,农村综合网格501个,公共服务类专属网格72个,专业领域类专属网格29个,实现服务均等化、全面化。

  配强网格队伍,优化技能培训提升战斗力。针对网格员“人难选、人难留”、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注重以专业化建设提升网格队伍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推荐、笔试、面试、政审、公示等程序,择优聘用专职网格员735人。该县率先成立滨州市第一家网格培训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73班次、培训5400余人次。成立全省第一个县级网格员工会,积极做好网格员后勤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让工会成为网格员之家,让网格员有认同感、归属感。


  从多元共治入手

  主动发现消除“盲点”

  坚持群众需求导向,通过政府扶持、购买服务等,将党委政府“单一经营”变为社会组织“多元共治”,形成“居民点餐、政府买单”的治理模式。

  组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激发社会参与热情。针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专业性不强、融入度不高等问题,该县高标准建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要求网格员主动与社会组织对接。网格员巡查发现适宜由社会组织处理的民生事项,第一时间转至孵化中心,孵化中心及时交相关社会组织办理。目前已累计孵化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39家,涵括心理咨询、法律服务、卫生健康等81项服务,每年服务群众3万余次,有效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活力。

  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提升为民服务水平。针对社会治理“碎片化”、权责交叉等问题,全县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部实体化、规范化运行,中心实行标识、门牌、机构、制度、流程、档案“六统一”,做到流程简便、照章办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四中心合一”,形成“工作联动、服务联供、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机制,实现服务事项“一门受理、全科办理”。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针对信访秩序乱、化解矛盾难等问题,以县级矛盾纠纷化解指挥中心为中枢,形成县、镇、村三级调处中心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动格局,实行“受理—调查—指派—回访”工作流程,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各级调处中心明确矛盾纠纷调处清单,村级以调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为主,镇级以调处干群矛盾、跨村争议、社会治安为主,县级以调处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为主。

  推动调解前置,成立调解专家库,注重发挥专业优势,做到主动靠前、主动调查、主动化解。今年上半年,全县矛盾纠纷同比下降71.4%,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7.8%。


  从风险排查入手

  主动发现防控“难点”

  博兴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措并举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多方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推动县域社会治理从“简单”向“精致”,从“群治”向“智治”。

  推动“智慧城市全覆盖”,及时消除潜在风险。针对风险防控难、查破案件慢等问题,提升完善“雪亮工程”平台,实现“人、车、物、像”全监控、可追溯。增加治安混乱部位、重要街区路口、学校、医院等重点部位监控密度,填补监控盲区,该县今年新增监控6000余路,整合全县12个部门和所有镇(街道)、社区、村居视频监控资源,接入视频监控1.8万余路,重点部门视频图像采集率达100%。同时推行矛盾调解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监督,不断优化调解流程,节约调解成本。探索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充分发挥证据收集、预警预防作用,科学研判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趋势。今年以来,侵财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9.1%。

  实现“信息数据全共享”,提高信息传递时效。针对数据内外融合难、上下对接难等问题,该县研发了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实现基础数据信息化,可全景展示网格化地图,涵盖人口、组织、特殊人群、铁路护路等基础信息73万余条。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30个县直部门在线工作流程互联互通,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做到“一方采集、多方使用”“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实现汇集建档、任务分流、交办督办、结果反馈、检查考核等工作全流程网上办理。深化综治视联网建设,实现进村入户全覆盖;建立上下贯通的“云广播”,将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融合,实现“广播一报、全县听到”“喇叭一放、信息通畅”。特别在处置涉及社会稳定、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时,效果显著。

  开展“社情民意全普查”,及时发现矛盾隐患。针对隐患发现晚、矛盾化解迟等问题,落实“一日双巡”机制,实现每日巡查不少于2次,每次巡查不少于2小时。“双巡”做到“四必到”,即群众思想波动必到、群众困难病重必到、辖区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矛盾纠纷必到。


  从创新机制入手

  主动发现工作“堵点”

  牢固树立法治化社会治理理念,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切入点,加快机制创新,为主动发现、精准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形成“问题处置全闭环”,实现办理流程提质增效。针对工作程序空转、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构建“多网融合、一网统筹”格局,建立融合信访帮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理服务在内的闭环运行机制。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后,属于信访事项的导入信访渠道依法办理,属于矛盾纠纷类的导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调处,属于社会治理服务事项的导入“全科大网格”机制处理。各类工作可分流至网格员自办、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分流交办、社会组织代办三个渠道处置。今年以来,全县共流转办理网格事件5.9万余件,办结率达98%以上。

  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疑难问题依法化解。针对基层治理力量协作不同步、配合不密切等问题,构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法治共同体。依法设立网格事项清单,网格员对照清单,落实“主动发现”职责,检查“精准落实”情况。实施人民调解员全覆盖工程,设置专职调解员公益岗位97个,履行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职能。聘请法律顾问67名,对重大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对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意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疑难问题。

  推动“奖补激励清单制”,实现绩效考核科学规范。建立网格员工作差异化指标考核体系,将群众评价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将网格员学法、守法、用法、普法等纳入考核内容,实行每月量化考核。考核成绩与网格员薪酬绩效挂钩,细化专职网格员“工资+绩效”标准,落实以奖代补机制,核实网格员采集的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类信息,分档给予物质奖励,对于及时发现并主动处置的重大纠纷按“一事一奖、即处即奖”原则处理。

  (作者为山东省博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