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高院出台意见破解知识产权维权“四难”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1月19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力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四难”问题,推动法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合力促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据浙江省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浙江省高院在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过程中,听到最多、反映最强烈的是知识产权保护需求问题。2016年至2020年,浙江省法院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21139件,审结119625件,收结案数居全国第三。
《意见》围绕浙江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总体要求、精准服务保障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着力破解“四难”问题、强化法院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强化对司法保护工作的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意见》突出强调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同时,对破解知识产权维权存在的“四难”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即以加大证据保全、依职权调查取证力度,大力推行律师调查令,着力破解“举证难”问题;通过繁简分流、加大适用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推进示范诉讼、严格规范中止诉讼等,着力破解“周期长”问题;推进诉前调解、有效规制恶意诉讼、开展在线诉讼、推广知识产权诉讼保险解决海外维权难等,着力破解“成本高”问题;加大打击源头侵权、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推进侵权损害评估等,着力破解“赔偿低”问题。
同时,《意见》还提出,在3年内建立省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联系点100家、扩大知识产权技术专家库成员至100名;针对故意、重复侵权行为人建立“黑名单”制度;健全特邀行政调解机制;探索研发以3D扫描技术为基础的电子物证保存应用管理系统等,努力使浙江成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地,争创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优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