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初心志 不移白首心

——记河南省罗山县人民法院员额法官詹峰


  他是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法官,1988年进入法院工作,2019年5月调至河南省罗山县人民法院龙山法庭担任员额法官。工作3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司法为民的誓言。


  用心办案,彰显司法温情

  “龙山法庭受理的案件多为传统的家事纠纷,在处理这类案件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依靠法律思维来解决问题,必须要做到情、理、法的融合,在解决纠纷的同时,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温情。”詹峰说。

  独居老人卢某年逾八十,由于年迈及双目失明,卧床6年,几个子女轮流照顾。但是从2019年开始,儿女之间因为照护卢某的事情产生了矛盾,经多次协商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卢某将子女告上法庭。詹峰受理案件后,先后多次前往卢某的几个子女家中了解情况,详细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寻找调解的突破点。经多次与卢某的子女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最终,卢某的子女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均表示愿意履行赡养义务,并达成调解协议。

  “真没想到案件这么快就能得到调解,詹峰法官的话字字深入人心,令人感动,彰显了司法的温情。”调解结束后,卢某的委托代理人鲁某说。


  用心调解,为民巧解纠纷

  “龙山法庭辖区位于城乡接合部,社会关系复杂,民事纠纷较多,很多邻里纠纷都是积怨已久,矛盾很难化解。”詹峰介绍,“处理这类案件,进行简单的判决虽然省事,但是案结事不了,很难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双方矛盾反而更加尖锐。”

  黄某与刘某系邻居,2019年11月,黄某在其老宅地基上新建房屋。房屋建成后,刘某认为黄某铺设的排水管道不应该对着自己的大门,遂阻挠黄某铺设排水管道,致使原告已建成的房屋无法正常居住。双方经多次协调未果,黄某遂诉至法院。

  詹峰在受理案件后,仔细查阅卷宗,先后四次到现场进行勘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詹峰发现,黄某房屋东侧与刘某房屋之间是一条通行道路,如果从黄某屋后山墙自西向东挖一条暗沟,然后再从南往北挖一条公共水道,就可以避免排水沟对着刘某大门。于是,詹峰在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并征询双方的意见。最终,双方均认可该解决方案,至此,一场邻里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近年来,龙山法庭深入探索多元矛盾化解工作机制,詹峰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庭后调解和判后回访等形式,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民事审判工作全过程。2020年以来,其办理案件的调撤率达到43%,位居全院前列。

  30余年躬身法庭,詹峰始终不改初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去捍卫自己心中的天平,践行一名人民法官的宗旨。岁月虽染白了青丝,却磨不灭心中对法律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