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宿松创新举措助推平安创建工作
婚调委与法院对接,开通调解绿色通道,化解家庭矛盾;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协助社区化解矛盾纠纷;社区创新协商制度,搭建居民协商发展平台……
“巧解”婚姻矛盾 “善解”邻里纠纷
安徽省宿松县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之地,近年来,该县在社会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婚调委化解家庭矛盾、乡贤参与社会治理、社区创新协商制度……都在为创建平安宿松添砖加瓦。
婚调委与法院对接
开通调解绿色通道
近年来,宿松县人民法院年均受理800多起离婚案件,双方当事人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抚养费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为破解婚姻家庭纠纷难题,宿松县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妇联、法院、司法局积极探索、共同发力,2020年9月8日,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婚调委)揭牌成立。
据了解,婚调委受理的婚姻家庭类纠纷中,离婚案件占较高比例。针对涉及人身关系的解除、变更等案件,婚调委积极与县法院对接;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离婚协议和子女抚养协议的,当时立案、当即交速裁团队,依据婚调委的调解协议依法制作民事调解书,简化了原本进入诉讼需要的答辩、应诉、开庭等程序,使原本平均审理时限为3个月的离婚案件用时压缩至1天。婚调委与法院对接,创新调解方式,既符合法律规定,又提升了办事效率,同时也方便了群众。
此外,为适应许多当事人在外务工的具体情况,婚调委还开展了网上视频调解,并与微信视频相结合,将三方距离缩短,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有些当事人在婚姻关系结束后,双方之间仍然存在关于孩子抚养费的争论,宿松县婚调委将这类矛盾也纳入调解工作范围。
据介绍,在纠纷调解结束后,调解员还会通过电话进行跟踪回访,及时掌握调处的案件是否可能再次激化,确认之前存在的各种隐患是否已经完全消除,防止矛盾升级。
宿松县婚调委自成立至今,已受理县法院委派案件64件,其中调解成功案件53件,调解成功率达81.84%。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深做实婚姻调解工作,宿松县委政法委出台了《宿松县关于进一步做好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四联”婚调工作机制,通过横向“联通”、纵向“联动”、家庭“联情”、多方“联治”,全面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着力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乡贤参与社会治理
助力和谐指数攀高
长铺社区位于宿松县东侧,距离县城约15公里,是长铺集镇所在地,下辖59个村民小组,共有8630多位村民,常住人口1万余人,是宿松县人口规模最大的农村社区。由于社区人口多、商贸服务密集,大大小小的群众矛盾常有发生。
为化解多种领域的矛盾,该社区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共同维护社会安定。
长铺社区设置了专业调解室,把调解委员会和治保委员会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主要调解社区范围内重大工程性矛盾和难以调和的居民矛盾。
除专业调解室外,该社区完善了协商机制,搭建居民协商发展平台,成立了社区协商委员会。协委会由现任社区“两委”成员与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群众也可参与其中。协商内容既包括群众一般性矛盾纠纷调处,也包括社区日常公共事务管理和对社区发展的意见建议。近年来,社区征地拆迁、矿山开发与治理、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都通过社区协商机制得到了有效解决。
2020年10月10日,长铺社区协商委员会小组成员参加了长铺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征地矛盾调解会议。会上,小组成员就长铺中心小学整体搬迁一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长铺中心小学整体搬迁点落在我负责的片区,我责无旁贷,一定全力做好群众工作。”“建学校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原来的交通实在是让人头痛,早就该搬迁了,有困难我带头做工作。”“我作为退休的老村干部,也想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关塘组的征地工作我带头做。”……协商委员会全力支持社区工作,对长铺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征地工作顺利完成发挥了很大作用。
为弥补社区工作者人手不足的情况,长铺社区成立了乡贤参事会,吸纳了一批以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及社会志愿者为主体的乡贤调解队伍,并打造了乡贤馆。
此外,长铺社区十分注重法治宣传。为了将法治力量注入社会治理之中,该社区常态化开展“法治夜校”与“敲门行动”。一方桌子,几条长凳,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宣传人员讲述法律的力量。
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长铺社区始终把强化村民自治、发挥基层民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导思想,始终坚持“群众的事要商量着办,发展的事必须大家一起想一起干”。如今,长铺社区的邻里纠纷、经济纠纷、婚姻纠纷、土地纠纷都有所减少,违法犯罪案件持续下降,社会和谐指数不断上升。
如今,宿松县乡村三级“乡贤”共有720人,全县建立了乡贤调解工作室241个,截至目前,已调处矛盾纠纷15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