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墙”

深圳福田区梅林街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社区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网格员借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以及自身人地情况熟悉的优势,开展地毯式排查,为辖区居民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墙”,至今,该街道没有形成社区内传染。

  大数据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梅林街道共有13个社区和2个集体股份公司,划分了210个基础网格,实际在岗一线网格员为171人。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前,我们网格员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包括人口、房屋等数据,这些数据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梅林街道网格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李忠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让网格员能尽快获取需排查人员的信息,该街道网格信息管理中心利用掌握的人员信息数据,从系统中按照身份证的区域代码将该辖区内所有涉疫情重点地区人员的信息全部导出,一一下发给各个社区,让网格员通过上门入户、电话等方式逐一进行排查,并按照“人在哪里”“是否有回去过”等问题进行询问,摸清基本情况并全部登记造册。

  “除系统导出数据外,我们还对‘每日一报系统’以及公安、铁路、出入境等部门所推送的数据进行排查,确保做到不漏一个人。”李忠说,经过前期反复排查,该街道网格员精准掌握到重点人员的信息,并每日通过电话了解其动态。今年2月12日,该街道梅亭社区网格员张志鹏在电话回访中了解到,住在辖区某小区的湖北籍居民涂某一家三口有意于近日返回深圳。为此,张志鹏每天早晚2次电话跟踪其一家的动态。2月14日早上,张志鹏再次给涂某打电话时,了解到涂某一家三口正准备自驾从湖北鄂州返回深圳,并于当晚7时左右抵达小区。张志鹏立即将该情况上报“社区三人小组”。

  根据当时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的“关口前移”最新政策,所有湖北返深人员进小区前一律送去驿站做核酸检测。为此,该“社区三人小组”根据工作指引,一方面耐心解释、劝导涂某一家抵达深圳后不进小区,直接前往驿站进行核酸检测;另一方面,为涂某一家安排好健康驿站,使其到深圳后可以直接入住。两天后,核酸结果显示,涂某为阳性,被安排到指定医院治疗;其妻子詹某、儿子涂某均为阴性,两人转至指定的健康驿站集中隔离。防疫不防人,隔离不隔爱。涂某一家虽过家门而不得入,但他们对社区网格员的热心服务、悉心安排十分感谢,同时也对社区的严密防控表示赞许。

  “云客服”帮助社区网格员“减负”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网格员非常辛苦。他们既要当好信息员、排查员,还要当好宣传员、服务员等,常常加班到晚上10点、11点,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通知要去排查了,就要马上动身,周六日也不例外。”李忠说,为了帮助网格员“减负”,梅林街道联系深圳电信运营商率先启用“云客服”智能电话问卷模式,打破传统单纯依靠人工拨打电话的局限性,解决了电话难打通、耗时长、效率低等难题,为及时排查问题、消除隐患提供了智能支持。

  据介绍,“云客服”主要包括五大功能,一是快速电脑拨号,将待拨打的电话名册导入电脑后,工作人员在电脑前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快速拨出;二是来电显示名片,电话拨通的同时,居民手机屏幕上即显示来电名片,“您好,这是梅林街道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来电,请您配合电话调查”;三是电话问卷调查,根据不同类型对象设计标准化问卷,按照居民回答内容在电脑上勾选,另有开放性问题或值得注意的情况则填入备注中;四是全程录音回放,工作人员没听清、没记好的部分即时回听,无需再打一遍电话询问;五是自动生成统计表格,所有电话拨打完成后,根据统计需要,自动生成、导出各类汇总图表,累计数据、数据占比一目了然。

  李忠表示,“云客服”等科学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网格员信息排查和核实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网格员的工作负担,以便他们更好地投身到其他防疫工作中。

  据统计,截至5月中旬,梅林街道已将辖区23.7万人口全部排查完毕,其中核查重点人员信息数53204条,核查率达100%,为阻断社区疫情传染发挥了极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