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院推进建设“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
实现司法便民“零距离”
本报讯(通讯员陈凤) 私密的半封闭舱体、触摸式电脑一体机、摄像头、高拍仪……自去年10月以来,上海多家法院陆续增设了“神器”——上海法院诉讼服务智慧舱(以下简称“智慧舱”)。截至目前,当事人及律师通过“智慧舱”自助立案已达193件。
近日,在2020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智慧舱项目被评为“2020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那么,“智慧舱”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给诉讼服务带来了哪些改变?
“智慧舱”是上海法院的一项集约化、信息化的高科技诉讼服务便民举措。据悉,为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和诉讼服务能力水平,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上海高院积极探索智慧诉讼新模式,认真落实司法为民举措,在全市三级法院建设一站式、智能化的诉讼服务“智慧舱”,共有20余项功能,分为“我要查”“我要办”两大类,可为当事人提供立案登记、诉讼辅助书写、案件查询、诉讼费缴纳等诉讼服务。
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陆续在上海二中院、上海金融法院、静安区人民法院、青浦区人民法院西虹桥法庭落地,并取得初步成效。据了解,上海二中院的智慧舱最早设立,此后几家法院设立的智慧舱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其中,金融法院因地制宜,创新建设了“中小投资者保护舱”,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专业的服务。
目前,上海高院正在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智慧舱建设,该智慧舱将24小时对外开放,成为“不打烊的法院”,充分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
下一步,上海高院将进一步健全司法便民利民机制,拓展诉讼服务渠道,让“智慧舱”走进社区街道,在人民群众家门口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诉讼服务,真正实现司法便民“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