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题材文学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
在和平年代,研究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安题材文学有其必要意义,发掘其间的中国人民警察价值观,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特色,而且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
公安题材文学作为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塑造的绝大多数人民警察恪守传统人文精神,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绘就了一幅幅气贯长虹的英雄画卷,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丽凯歌,在读者心中树立了一座座不朽丰碑。
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警察的身份决定了人民警察必须忠于事实真相,忠于法律精神,彰显“大节”。
晓剑的短篇小说《结案风波》中的主人公老木是派出所里的老警察,退休在即。他和刚刚毕业分配来的小警察阿雪碰巧遇上了盗贼行窃,失主贵妇人损失了价值680万元的财务,涉案数额巨大,副所长让老木移交给刑警队专案组,老木不同意,副所长让老木结案,老木也不同意,为此与副所长闹翻。
公安局局长找老木谈话,让他结案。老木虽口中答应,暗中却支持阿雪调查并跟踪贵妇人。局长得知真相后,斥责老木,耿直的老木说:“要处分阿雪就处分我好了。”局长闻之,大笑,说老木是条汉子:“老木啊,你别以为就你一个人有良心,别以为咱们局里就你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别以为咱们市里的警察都变成了贪官的保护伞。告诉你,破案也要讲策略。让你中止破案,是为了保护你,更是为了不打草惊蛇。”
小说的最后,老木还为此背了一个处分,但读者却从老木身上读出了这名警察的人格魅力,借老木的话说:“局长,我是个警察啊。您说,警察发现了案子,不就跟狗看见了骨头一样吗?”
人民警察必须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本色和价值取向。《结案风波》中的老木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始终坚守着尽忠于国、至诚于民的优秀品质。
文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判断,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自然也就成了中国通俗小说的文化品质。公安题材文学中的人民警察除了具备“大节”之外,还具有舍己为人、关爱他人、修己独慎的“小节”。换言之,就是“为民”意识。
邢根民的小说《还债》中,交通民警周润龙和王小兵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好不容易才逮住了刚进家门的交通肇事者黑蛋。他们把黑蛋关进看守所后,黑蛋态度恶劣,不配合管教民警的教育改造。周润龙通过对黑蛋及其家人实施人文关怀,最终唤醒了黑蛋的良知,答应赔偿并写下还款计划保证书。这样的公安题材文学,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民族性,凸显着中国特色。
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当下,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新时期的公安题材文学依然建构了一批勇敢正义的人民警察形象,他们仍然遵从爱国和修身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原则,彰显出民族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