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打造“涡阳样本”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坚持政治为纲、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智治为辅,着力提升县域治理现代化能力,以“五治”融合打造县域社会治理“涡阳样本”,实现了治理难题在“五治”中破解、社会和谐在“五治”中构建、群众满意在“五治”中提升。

  “冬季防火、治安巡逻我也想参与,我是党员带个头!”70多岁的老党员高景飞向组织“请战”。

  近年来,活跃在大街小巷、乡村之间的“红袖标”成为涡阳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日渐深入民心。该县创建以党员为主体、以“邻长制”为依托的县镇村三级志愿者服务队伍400余支,志愿者达3万余人,围绕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社情民意收集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全县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数字背后是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该县充分把党的领导贯彻社会治理全过程,坚持党组织在哪里,社会治理就推进到哪里,真正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工作优势。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提高群众法治素养,让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如今在涡阳县活跃着这样一批法治“传颂人”——运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同时,普法和法援同步加强,依托村级“法治门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县383个村(社区)全覆盖,每半月顾问律师到村值班,每季度举办法治讲座,群众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在社会上哪里还有立足之地!”曹市镇柴村孝老爱亲先进个人王超言语朴实真诚。好儿媳、好婆婆、好妯娌、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故事口口相传、温暖人心。以德育教化助力县域治理现代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等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中华好儿女”“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使公民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并且,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村里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的少了,邻里之间纠纷少了;房前屋后卫生“三包”让乡村变美了;以“百姓说事厅”为载体,“邻长制”推行,打通了社会治理神经末梢;推行“居民提事、网格理事、‘两委’定事、民主决事、多元办事、跟踪评事”六步议事工作法,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此外,涡阳县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助推“互联网+”下沉到村(社区),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库,建立常住人员、住房、车辆、手机等信息关系网,建立片邻组“三长”微信群,实现生活服务在线办理、民事问题在线咨询;实施“雪亮工程+”,整合城管、交通和社会监控,不断实现社区治安防范精准化、事件处理便捷化、数据管理科学化、物业服务精细化、民生服务个性化、特殊管理智能化;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等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和网上审批事项比例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