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上线
本报讯(记者王涵)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共同签署《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合作备忘录》(简称《备忘录》),同步上线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为化解金融纠纷提供绿色通道。
《备忘录》围绕金融纠纷构建递进型多元化解机制。一方面,建立先行调解与司法确认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指导行业协会督促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借款协议示范文本中的先行调解条款,明确了符合先行调解机制的纠纷应通过金融行业专业调解组织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行诉讼。同时,建立金融、法律相互补充的调解体系,提供专业化调解服务,促成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达成调解协议。对于调解组织调解完成的金融纠纷案件,可根据当事人意愿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司法确认,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另一方面,建立速裁快审和示范审理机制,在金融借款协议示范文本中增加约定送达地址、电子送达等条款,助力快速审理。对于类型化案件,法院通过及时高效作出示范性判决,进一步指导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实现“审一案、调一批、防一类”的良好效果。此次上线的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将助力上述机制落到实处。
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全流程在线区块链存证、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批量立案、电子送达、文书自动生成、电子卷宗随案生成、一键归档等诸多功能,使得金融数据点对点对接,避免大量纸质化诉讼文件和繁杂的人工核算工作,从而高效、便捷、低成本地处理金融纠纷。
记者注意到,注重源头预防和诉源治理也是该机制的一大亮点,平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闪信等技术为辅助,针对海量金融纠纷给违约人批量高效发送违约提醒、区块链电子律师函、类案在线观摩提醒、类案判决警示提醒,通过智能催收引导违约人及时履约,从源头上化解纠纷。另外,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过去逾期还款后个人征信将受到影响,今后再贷款变得十分困难。在该机制下,当和银行达成还款协议后,如果未经执行即自动履行,法院会出具自动履行证明,通过央行银企对接系统推送给在京金融机构,可以使得金融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信贷信用。
据了解,该平台自2020年8月试运行以来,金融机构已存证5000余笔,通过智能催告等工作,210余件纠纷的违约人主动履行。14家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申请多元调解金融纠纷6100余件,现已调解成功2300余件,速裁审结案件590余件。试点法院辖区的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效率得到提升,平均审理时长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