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院通报近3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判工作

7721人获刑 涉案金额27亿余元

  本报讯(□刘露) 日前,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近三年来全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及审判工作。2018年1月至今年10月,全省法院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审案件2967件,生效判决人数7721人,涉案金额27亿余元。

  据江苏高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毕晓红介绍,从案件审理情况看,江苏省通讯网络诈骗犯罪近年来呈现以下特点:犯罪行为更有针对性;犯罪手段更具智能性;犯罪模式更趋产业化;犯罪空间更加扩大化。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针对群众就医、购物、投资等需求,有目的地搜集人员信息,针对性地实施诈骗犯罪。例如今年初,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口罩等防疫物资紧缺的状况,针对需求人员大肆进行通讯网络诈骗活动。截至2020年11月25日,全省法院共审理涉疫情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62件174人,在全部涉疫情经济犯罪案件中占比分别为51.76%和49.86%。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利用大数据对人员信息进行筛选、分析,针对不同人员实施不同的诈骗手段,犯罪更多地由“随机诈骗”向“精准诈骗”转变。

  为有效遏制犯罪高发态势,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业化、集团化、智能化以及犯罪多链条等特点,江苏法院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通讯传输、网络技术支持等源头性犯罪行为,对组织、指挥、策划者和骨干分子等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对造成致人身亡或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案件,坚决依法予以从严从重打击。

  此外,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贪利性,江苏法院依法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力度,最大限度剥夺被告人的再犯能力。同时加强追赃挽损,2018年以来,挽回经济损失3.2亿余元,切实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下一步,江苏各级法院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从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决遏制犯罪高发势头。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展示办案成果,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反诈防骗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