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观山湖区法学会探索建立“1+N”调解模式

  本报讯(记者刘国彬 □王艺涞) 贵阳市观山湖区法学会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紧紧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法律工作者4个方面开展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据介绍,随着观山湖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民商事案件随之增长,人少案多的矛盾十分突出,以该区人民法院为例,目前法官28名,2019年收案21042件,人均办案达273.3件,2020年1月至截稿时已收案22933件。在此背景下,贵阳市观山湖区法学会按照“党委领导、政法主导、多元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引入第三方组织即贵州省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会,努力搭建诉调对接平台,探索建立了“1+N”调解模式,积极开展“诉中委托调解”工作。

  所谓“1+N”,即指省法学会1个调解中心(下简称调解中心)加多个专业调解组织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简易、快速,通过法院、司法、调委会的相互联动和“一体化”运作,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在具体操作上,主要采取调解与保全、质证、庭审、效益捆绑的方式进行,并将调解程序置于质证、庭审活动之前,使矛盾当事人到法院一次,即可同时实现调解、质证、庭审3项活动,形成了法院指导、调解中心调解、司法监督、财政经费保障的运行格局,做到了放权不放任,节省了法院人力物力。

  根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1+N”调解系统已拥有专职和兼职调解员200余名,成功调解各类案件1417件,月均结案146.5件,有效缓解了法院的办案压力,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

  观山湖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钟锋表示,下一步要按照“1+N”模式,以法学会实体化运作为牵引,针对一些类型化案件,探索建立专业诉前调解机制,以推动调解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