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法发布涉“网购”案件司法大数据
本报讯(记者王涵)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特点和趋势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新收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共计4.9万件。其中,“80后”“90后”成“网购”维权主力,“80后”占44.35%、“90后”占32.83%、“70后”占13.98%。
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慧介绍,2017年以来,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量呈波动走势,其中,2018年同比2017年下降9.02%,2019年同比2018年上升28.93%。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来,全国网上零售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每亿元零售额纠纷案件量呈先下降后波动走势。
网购合同纠纷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李俊慧表示,在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食品类纠纷占比为45.65%(以非法添加非食品原料,添加非药食同源类的中药材和未获批准的新原料最常见;超范围、超限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以防腐剂、营养强化剂和着色剂较为常见),数码电器类为17.2%。从争议焦点来看,22.56%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消费者认为卖家的销售存在虚假宣传或其他欺诈行为。在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90.50%的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相应赔偿,83.85%的原告要求退货退款,而在以判决方式结案的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中,44.66%的案件判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30.56%的案件判决部分支持原告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