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推出“滴滴式出警”

“智慧民意感知系统”畅通警民沟通桥梁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绍公宣)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公安局在全国首创“动态即视型出警模式”,报警人报警后会收到短信,打开链接后警方可即时定位报警人,并显示民警到达现场的时间,也被称为“滴滴式出警”。这种警务改革是由浙江绍兴警方今年新推出的“智慧民意感知系统”所倒逼的。

  “智慧民意感知系统”设在绍兴市公安局督察(民意感知)中心,汇聚绍兴全市110接处警、12345政府阳光热线、公安新媒体矩阵、公安信访、网络舆情、社区民警走访等网上网下几十个渠道采集的民意信息,并实时投放在液晶显示屏上,包括所有的“回复量”“不满意数”“整改工单数”“实时不满意诉求”等,在大屏幕上生成图谱画像,可以精确到每一个派出所每一位民警;还可以一键生成分析研判报告,供警务督察部门评判。

  绍兴市公安局督察(民意感知)中心将绍兴全域设置成动态三色预警图。绿色表明这个地区的民意诉求情况比较稳定,一旦有区域变成红色或者黄色,相关警种和当地就会收到预警推送,要求进行整改。“智慧民意感知系统”会精细化解析群众的满意率,并设定相关阈值,当某项数据指标超过了阈值范围,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信息,倒逼相关部门整改。

  据了解,为了保障绍兴市公安局组建督察(民意感知)中心高效运行,绍兴市公安局对内部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警种界限被打破,公安督察、法制、信访、网上办事服务中心等与社情民意密切相关的警种力量被整合为一个团队进入督察(民意感知)中心集中办公。

  根据绍兴市公安局出台的《全市公安机关督察问责暂行规定》,相关警种、县区局、科所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应民意诉求。对群众诉求不关心、不作为,甚至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公安局视具体情形给予相关负责人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纪律处分等。

  一次预警相当于一次警告。问责考评的压力,催生了警务改革的动力。诸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铁骑中队以前平均每月收到的交通事故报警量有1000多起,其中有60多起是由于车主无法知晓民警实时方位而重复报警,导致车主对处警满意率不高,“智慧民意感知系统”发出了预警。而针对群众反映的接处警速度慢的问题,绍兴市公安局加大街(路)面勤务改革力度,推进派出所、交警、巡特警警力融合,一体化开展巡逻处警,实现了城区范围内快速处置,最快1分钟内响应。

  绍兴市公安局还专门聘任了150名访评员,对民意感知系统采集到的民意信息进行回访,特别是全流程追踪每一个工单的落实解决情况,没有办结就不会从不满意“数据仓”中移出。至今,绍兴全市公安机关已经有10名相关单位负责人因《问责暂行规定》被约谈。

  今年第三季度,绍兴市民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达98.81%。“今后我们还打算把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嫁接到智慧民意感知体系,进一步提升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使这套体系真正成为密切警民联系、畅通警民沟通的桥梁纽带。”绍兴市副市长、公安局长俞流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