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小网格” 下好治理“大棋局”
——深圳大鹏新区网格管理纪实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人开启了“宅家模式”,但有一群人负重前行。他们身份多变,有时是信息采集员,有时是纠纷化解员……偶尔,他们还客串“快递小哥”,为不便出门的居民群众跑腿。他们就是基层网格员。
什么是基层网格员?在疫情防控等社会治理的大考中,他们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走进深圳市大鹏新区网格管理中心进行深入采访。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大鹏新区网格管理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网格管理业务,在构建网格立体防疫体系的同时,将网格管理系统打造为“基础信息汇聚中心、隐患信息分拨中心、社会治理支撑中心”,不断开拓网格管理新方法、新领域,密织一场“横到边、纵到底”的防疫“毛细血管网”,为基层战“疫”提供了强大的网格支撑。
抓党建
切实提升网格队伍工作效能
强化党性教育,提升政治素质。将党员网格员作为网格队伍建设的核心,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全体党员网格员,强化日常教育,坚持把党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近年来,大鹏新区全面梳理出全区54名党员网格员,建立了54个“党员网格”,树立执行力、攻坚力与服务力标杆,形成以“小网格推动大党建”的工作格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区党员网格员基础信息平均采集率、平均未注销率和平均准确率均优于全体网格员的平均采集率、未注销率、准确率1-2个百分点,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把握政治属性,坚持党建引领队建。疫情防控期间,为破解社区网格多头指挥、运行不够顺畅等问题,大鹏新区以大鹏办事处下沙社区为试点,探索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志愿服务体系,以1个党委班子为引领,2套机制(社区治理机制、基层服务机制)为保障,依托3类群体(网格员、业主、志愿者),探索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网格治理志愿服务模式,推动“无疫小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针对基层网格反映上来的防疫问题,该社区积极献计献策,主动以党员身份对接联系网格员,加强沟通交流,帮助网格员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培训途径,提升履职能力。探索疫情形势下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运用“互联网+”技术,试点利用线上网络资源,开展“云课程”模式。该模式聚焦人口房屋信息采集、居住登记申报等内容,结合“四个实有”的数据采集流程、采集要求,开展专题培训和辅导,首期培训吸引300名网格系统工作人员参与,切实提升了网格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
固基础
全面提升基础信息采集质量
持续提升人房信息质量。大鹏新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进一步提升实有人口信息基础数据提升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薄弱环节,加强公安网格联动,力促信息采集质量不断提升;创新督查模式,利用督查采集系统、“外勤助手”等管理平台梳理实有人口和房屋的异动数据,组织各办事处开展自查自纠自提高工作,共核实有误楼栋信息350条、房屋信息1265条,实有人口异常注销信息168条。
不断细化大鹏新区房屋编码工作。收集大鹏新区疑难房屋编码案例,细化优化房屋编码编制规则;梳理房屋同一地址不同房屋编码的异动数据,组织各办事处全面开展核实行动,行动期间共核查完善近8000条房屋编码信息。
开展安全隐患协助排查工作。督促各街道办加强日常问题隐患协助排查上报及安全防范知识宣传等工作。协助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高空坠物专项整治行动等各类专项行动。截至9月30日,指导全体网格员共走访房屋603154间次,累计协助排查问题隐患超1万处,所有隐患均已报送相关责任单位,上报率达100%。
建机制
深入推进网格工作规范管理
完善网格管理内部工作制度。梳理现有网格管理制度,针对现有制度存在滞后性和缺失性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工作调研,不断完善网格管理工作机制,更新完善《大鹏新区网格管理督查制度》,统一各办事处督查标准。制定《大鹏新区网格管理培训制度》,从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等方面明确大鹏新区各级网格管理部门的培训职责、内容、形式,以进一步推动网格员队伍优化建设。
建立实有事件巡查事项机制。今年4月起,大鹏新区根据网格化集成管理的需要,重新梳理形成了具有大鹏特色的网格化管理2.0版——《大鹏新区基础网格实有事件巡查事项分类清单》。据介绍,该清单包括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6大类43项内容,主要突出基层社会治理中易发、多发、网格员能够直观发现的重点问题,既能满足基层治理的实际需要,也与网格员的身份定位、职责能力相适应,更好地发挥了网格员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网格管理事件权责不清晰、闭环处置流程不通畅、闭环事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难题,开展“大鹏新区网格事件闭环管理机制”课题研究项目,形成了《大鹏新区网格事件闭环管理机制运行现状、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等7个配套报告。目前,大鹏新区正在深入研究相关建议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其必将有效破解大鹏新区网格管理深入化、健全化、科学化推进的瓶颈,提升管理效率。
重防疫
全力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安全
制定排查指引,建立排查机制。制定《大鹏新区重点疫情地区来(返)深人员采集工作指引》《大鹏新区“i深圳”扫码申报工作指引》《大鹏新区申报待核信息操作指南》等6项工作指引,确保各级网格部门按流程按规定开展各项防疫排查工作,保障防疫排查有条不紊开展。
严格网格排查,防止外输内扩。以网格骨干为核心,协同社区民警、社康工作人员等力量,组成社区网格专班,对辖区内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和动态排查管控,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截至9月底,全区网格员执行排查103083人次,协助疫情防控处置75197人次,新增登记人口信息86363人。通过“i深圳”申报累计23634人,均已核查完毕。
强化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撑。以“网格专班+网格员”排查的数据为基础,收集汇总来(返)深人员情况,对网格系统的数据进行充分分析研判,分析大鹏新区重点疫情地区户籍人员分布情况,形成5大类20小类人口摸排动态数据。基于大鹏新区GIS地图系统,对全区156个围合卡口进行实地定位,结合楼栋、网格、围合片区等数据,搭建起疫情防控展示系统,直观呈现新区网格、卡口的设置情况。数据实时更新、归纳、分析,每日报送相关部门,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发动自主防控,助推全民防疫。广泛发动业主、房东、楼长等出租屋管理群体参与、支持防控工作,凝聚群众力量。累计17506人次参与配合网格员开展排查和防疫宣传及服务相关工作。点对点推动“i深圳”自主申报登记全覆盖。推广“i深圳”防疫二维码以来,全区自主申报登记率达到100%。
推创新
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全新格局
开展“多网合一”项目研究,筹划建立“全科网格”。明确基础网格和专业网格定位,梳理“全科网格”工作事项分类,健全网格事项发现机制,厘清网格事项性质和内容类别;优化“全科网格”工作事项处置流程,强化双向处置机制,建立事件分类处置机制,建立首接负责和联席会议机制,完善定期履职情况通报公示和检查制度,完善考评督办机制。
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建设,提供智能化管理支撑。以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平台被纳入新区“双区”建设方案为契机,以解决“网格工作缺乏智能量化评价工具、‘多网合一’亟待实质性推进”等问题为目标,以“网格员智能任务分派和工作评价,重点人员大数据分析应用管理,热点信访事项和矛盾纠纷事前预警和调解,出租屋分类分级动态管理和智能服务群众”为导向,稳步推进大鹏新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平台建设工作,创新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法一张网”。
探索建立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推进基层治理高效化运转。结合大鹏新区实际,部署新区住宅类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按照各种出租屋的不同特点,在原有的出租屋管理模式基础上,以分类分级为手段,建立新区出租屋(城中村类)分级标准量化标准。建立新区实有事件问题隐患督查工作机制,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处置问题隐患,确保后续出租屋分类分级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区已陆续完成试点楼栋约300栋城中村出租屋的分级工作,印制了一批楼栋标识牌及大幅宣传海报,后续将对试点区域进行宣传,并对试点楼栋挂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