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履职着力点放在司法实务上

——访贵州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徐文山

  本报讯(记者刘国彬 □王艺涞) 近年来,贵州省法学会努力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推进法学会各项工作,并开创性地建立了“1+N”调解模式,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体化运作上都获得了新的突破。

  创新研究方式

  实现理论成果转化运用

  “立足当地,服务当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徐文山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说,实现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是法学会服务司法实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研究上,贵州省法学会始终紧紧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司法改革等重点难点问题,坚持以课题为抓手,以论坛为平台,组织全省法学法律专家,重点对全省“三大战略”、司法改革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着力推动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党委政府决策和司法实务中。

  据了解,由贵州省法学会组织审判专家、法学理论专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形成的《深化家事审判改革,推进平安贵州建设》的调研报告,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要求在全省法院进行推广。同时,法学会还与省社科联合作,形成了工作合力,有效提升了法学研究层次和水平。截至目前,法学会联合省社科联共计立项15项课题,现已完成9项。

  在此基础上,贵州省法学会还进一步围绕平安建设、脱贫攻坚、司法改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省委重点工作进行了集中研讨,组织全省法学法律专家积极参与各类论坛。在“泛珠三角法治论坛”“西部法治论坛”中,贵州省法学会均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受到了论坛组委会的通报表扬。另外,积极推动其所属的矿产资源法学研究会、应用法学研究会、国际法学研究会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积极开展了“国际自然资源法治论坛”等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在全省法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实现了理论成果的有效转化运用。

  加强基层基础

  推动市县两级法学会全覆盖

  2019年4至5月,贵州省法学会组织调研组先后赴河南、辽宁等省市进行考察学习,并拟定了贵州省三级法学会及其研究会党建工作方案。同年6至7月,又组织调研组对全省9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法学会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贵州省省、市(州)、县(区)法学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法学会建设的意见》,起草了《贵州省法学会改革实施方案》,提交省委、省委政法委决策法学会建设工作。经常性向省委有关领导、省委政法委领导报告全省市县两级法学会建设情况,得到省委、省委政法委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强力推动市县两级法学会组织建设和党的建设。截至目前,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和百里杜鹃管理区均实现了法学会组织全覆盖。

  强化合作配合

  全面推进“双百”和“基层行”活动

  贵州省法学会集中力量,积极推进“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以下简称“双百”)进机关、进企业等“六进”活动,不断扩大“双百”法治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与贵州大学法学院签订协议,鼓励和推荐在校大学生加入普法志愿者团队,建立了一支常态化、专业化的普法宣传队伍,与团省委、省交通运输厅、贵州师范大学等部门联合,采取模拟法庭、校园情景剧、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在群众中开展宣传,使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贵州省法学会举办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达46场,参与群众总计超过2.3万余人。

  徐文山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法学会对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十分重视,并倾注了大量精力,充分体现了法学会全体干部职工的务实精神。

  创建“1+N”模式

  推动实体化运作向纵深发展

  徐文山表示,为推动司法务实工作取得新进展,贵州省法学会与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法院联合,创建了“1+N”调解模式。该模式是贵州省法学会开展实体化运作的一个重要探索,旨在为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投身司法实践和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平台,让他们参与法院诉前调解工作。“1+N”模式的建立,通过组织法学法律专家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真正实现了法学会工作由“务虚”向“务实”的转变,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们对法学会的传统认知。

  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1+N”,就是省法学会“1”个民商事调解中心加多个专业调解组织(包括人民调解、医患纠纷调解、交通肇事纠纷调解、心理咨询专家调解等)模式。其队伍构成主要通过3个途径:一是将富有办案经验的退休法官、检察官吸纳进调解队伍;二是将一些法学工作者组织起来,如法学院校的教师、专家、学者;三是将一些政治素质好、人品好、有实力的优秀律师组织起来。该模式的创建,不仅有效缓解了法院办案压力,而且大大减少了群众诉累,切实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真正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据悉,“1+N”调解模式自2019年8月在观山湖区法院开展运作以来,调解成功率持续上升,群众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得到了贵州省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

  统计显示,自去年8月至今,观山湖区法院共委托调解中心调解案件4043件,其中诉前委托949件,调解成功155件,诉中委托3121件,调解成功1059件,月均结案101.12件,调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徐文山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贵州省法学会将对“1+N”模式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按步骤有计划地在贵阳市10个县(市、区)推行,待该模式完全成熟之后在全省各级法院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