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即将收官
各地深挖彻查清剿黑恶势力
11月3日,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第6次新闻发布会举行。当天,河南、湖南、广东、四川4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分别发布王三庆案、王猛案、曾仕权案、刘明案挂牌督办案件的办理情况。
深挖彻查“保护伞”“关系网”
2020年7月31日,郑州荥阳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王三庆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判处有期徒刑23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28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6年以下不等的有期徒刑。9月30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据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副组长胡道才介绍,2000年以来,以王三庆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以电子赌博非法产业为依托,在开封等地先后开设赌场44处,长达20余年,致使多名参赌人员输掉巨额财产,引发各种矛盾,严重破坏当地经济社会秩序,“特别是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向数十名执法监管人员输送利益。”
胡道才表示,办案人员通过走访群众、调阅公安卷宗、提审在押人员,及时发现两名原厅级干部充当“保护伞”重要线索,彻底摧毁主犯心理防线,打开全案突破口。公安机关在秘密侦查10个月基础上,异地用警、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58人,抽调精干力量封闭办案、专案侦办,破获刑事案件55起;检察机关发挥一体化办案机制优势,及时提出补侦建议;审判机关组织多个审判团队模块化审理,优化庭前会议流程,精心组织庭审;司法机关多次释法明理,保障被告人和辩护人各项权利,50名被告人认罪认罚。
由于前期侦办中主要犯罪嫌疑人拒不供述、证据大量销毁、灭失,案件始终未能有效突破。中央督导组指导后,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等机关通力合作,将主要犯罪事实及背后的“保护伞”查实定准。
胡道才说,该案指定郑州管辖后,成立纪检监察、公安联合专案组,制定详细侦破计划,梳理案情后选择相关案件重点突破,新破获犯罪事实一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利用外围查证的事实开展审讯攻坚,瓦解其心理防线,主动交代其违法犯罪的全部事实及背后“保护伞”情况,案件侦办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纪检监察机关成立专案组循线深挖,共查处公职人员76人,其中厅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19人,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4人,党纪政务处分56人。同时开展以案促改,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
坚持“一案三查” 进行追责问责
王猛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是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案件。
2020年7月30日,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王猛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3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相应刑罚。9月10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据湖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副组长许显辉介绍,王猛黑社会性质组织长期盘踞常德石门县城,自2004年起通过与当地黑恶势力反复合并,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实力雄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该组织长期经营、控制石门县城及周边地区地下赌场、电子游戏室等行业,充当地下执法队插手民间纠纷,通过实施敲诈勒索、非法采矿等违法犯罪,攫取巨额经济利益。
许显辉表示,为确保办案质效,对28起在专案成立前已做出处理的案件进行评查,发现办案瑕疵79个,对其中7起案件依法重审,其他问题已限期整改,纠正了原办案件漏罪、漏人、漏案等问题。此外,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将其纳入重点案件跟进督办。常德市纪检监察机关组建专班与公安机关同步上案,先后查处了23名充当“保护伞”或涉黑涉恶腐败的公职人员,其中留置4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同时,坚持“一案三查”,开展追责问责。
密切协同 抽丝剥茧收集证据
2020年9月30日,曾仕权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在广东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主犯曾仕权、柯钜威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缓,骨干成员李大平被判处死缓,其余49名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全案判处没收财产2.77亿余元、罚金1728万余元。
据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张虎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曾仕权、柯钜威分别在高州市网罗发展团伙成员,通过暴力、威胁等方式各自实施一系列违法犯罪,并于2005年起相互纠合,逐步形成以二人为组织、领导者,骨干成员固定,成员达70余人,内部层级分明、分工具体的涉黑组织。该组织非法控制当地拍卖行拍卖活动、河道砂石开采权、楼盘砂石和防盗网交易市场,攫取巨额经济利益,严重破坏河道、周边生态及防洪安全。为逃避打击处理,该组织行贿当地公安、检察、水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及村委会公职人员获取庇护,使其违法犯罪活动未能被及时打击。
针对曾仕权涉黑组织积案久远、案情错综复杂等情况,广东省纪检监察和有关政法机关密切协同、抽丝剥茧,采取“以个案找团伙、以团伙找架构、以架构组织找涉黑组织”的方法,从系列案件中寻找嫌疑人关联性,确认犯罪团伙成员及其层级关系,掌握组织架构,进而重点围绕涉黑组织“四个特征”收集证据,破解了积案取证难题。
张虎表示,为收集证据,办案机关申请权威机构勘测鉴定,对非法采矿量、防洪危害等进行鉴定,出具该犯罪组织非法采砂的《评估报告》《估算报告》,破解“认定难”问题。另外,先后将多名涉嫌妨害作证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查封、冻结银行资金和不动产共计4.3亿元,破解“追缴难”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深入研判,将涉案“保护伞”划分为非法采砂背后“保护伞”、茂名高州拍卖行及破产企业清算办公室有关人员充当“保护伞”、公安司法部门相关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涉黑组织成员“政治光环”背后公职人员是否涉嫌违纪违法等4大类问题,破解“挖伞难”问题。检察机关组织专班提前介入,法院严格依法办案,破解“定性难”问题。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先后收集到群众举报、涉及曾仕权等人涉黑组织的线索69条,破解“线索收集难”问题。
专案组优化
增配侦查力量
刘明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也是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重大案件。9月27日,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终审裁定,刘明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14项罪名,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3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20年至6个月不等有期徒刑。
据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邓勇介绍,以刘明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开设赌场、聚众赌博、骗取银行贷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强迫交易等手段大肆敛财,在广元市形成较大社会危害。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先后收到刘明涉黑线索30余条,专案组及省市两级线索核查中心运用网上分析研判、网下调查核查、并案比对深挖、发动群众检举等方式,将刘明涉黑案线索扩至108条,并逐一深入核查,先后赴19个省市调查取证,询问被害人及证人1200余人次,通过规范高效和深入细致的线索核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刘明犯罪组织的违法犯罪事实。
邓勇称,该案办理前期,对5名骨干成员和8名参加者审讯突破后,主要犯罪嫌疑人刘明仍拒不交代。专案组优化增配侦查力量,纪检监察同步上案,彻底摧毁了刘明顽固抵抗近2个月的心理防线,最终迫使其交代了犯罪事实。经过专案组7个多月的奋战,查清了刘明犯罪组织54起违法犯罪事实,形成卷宗142卷。同时,纪检监察在调查核实31条问题线索基础上,通过阅卷式复查、地毯式筛查、串并案深查等方式,再核实问题线索4条,全案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56人,其中厅级2人,县处级3人。
加强对重大
涉黑恶案件督促督导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期,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副秘书长分别带队赴四川宜宾等5地调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推动试点地区将扫黑除恶同教育整顿有机衔接,在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上再发力。
四川宜宾组建案件复查组,对涉黑涉恶案件全面复查,深挖问题线索,推动查深查透,截至目前,已立案审查调查47人。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第5教育整顿驻点指导组紧盯黑龙江哈尔滨安岩涉黑线索,推动查处了哈尔滨公安局原局领导马为民等一批“保护伞”,抓获犯罪嫌疑人50人,查处涉案政法干警18人。
江苏徐州通过开展教育整顿试点,已有299名干警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处理政法干警371人,产生了警示震慑作用。
江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对70起重大涉黑案件包案督办,目前,新立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304起。
福建省集中3个月时间在全省组织开展“惩腐打伞专项攻势行动”,新立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561起563人,占今年以来立案总数的81%。
截至目前,全国涉黑涉恶目标逃犯1712人,已到案1599人,到案率达93.4%。
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国扫黑办副主任陈国庆在会上强调,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涉黑涉恶案件的督促督导,明确督办节点和责任人,对全国扫黑办和最高检挂牌督办案件件件落实领导包案,建立动态推进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