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街道织密“五级”帮教网络 铸就暖心服务工程


  本报讯(记者李锐忠 通讯员唐华 张昌天) 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积极落实上级禁毒工作部署要求,从辖内吸毒人员的排查登记、吸毒检测、社戒社康、帮扶救助等环节入手,不断完善吸毒人员管控规范体系,形成一套“政府管、社会帮、亲人促、心瘾除、治建管”的“五级”救助帮扶戒毒康复体系,使社区戒毒(康复)服务管理工作成为一项暖心工程。

  政府搭台、公安主导、部门参与,构建“政府管”的社区戒康工作格局。龙华街道高点站位部署,精心谋划施策,坚持“两手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一手抓组织,把禁毒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拧紧”责任链条,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压实禁毒工作主体责任;一手抓协作,政府、公安以及相关成员单位建立禁毒协作联动机制,多个部门有机联合,多种资源高效整合,共同构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格局。

  广辟资源、巧借外力、多方施策,编织“社会帮”的社区戒毒帮教网络。龙华街道充分发挥禁毒专干、禁毒社工、社区专职人员、社区民警以及家属的帮扶作用,因地制宜成立禁毒“五位一体”帮扶小组,因人而异制定帮扶计划,最大限度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重拾生活信心,为吸毒人员找到回归社会的路。从心灵上关爱,经常性与吸毒人员开展谈心活动,了解他们内心的变化与真实想法,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使其从心灵上与毒品彻底决裂。从行动上感化,及时了解吸毒人员身心的变化,定期督促进行尿检,坚持帮扶回访。从氛围上净化,重点做好吸毒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通过帮教家访、知识培训,提高家属知毒、识毒、拒毒能力,与禁毒社工一起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

  亲情感化、贴靠帮教、全程监督,筑造“亲人促”的家庭戒毒安全屏障。龙华街道不断创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模式,秉着“挽救一名吸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工作理念,以“解除家庭矛盾、缓解家庭关系,让家人真正地从心底接纳吸毒人员,让吸毒人员融入家庭,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为目标,坚持戒毒和帮教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家庭言传身教和亲人关怀的感化作用,以和睦家庭“小细胞”,推动禁毒工作“大治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社区戒毒人员小杨(化名)因为吸毒让父母在村里抬不起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龙华街道在与小杨的一次谈话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成立“一对一”帮扶小组,有针对性地与小杨父母进行专业沟通。通过一次次走访,一次次交流,渐渐改变了父母对小杨的认知,终于消除了小杨与父母之间的芥蒂。小杨父母感慨道:“以前总是责怪孩子,今天才明白,孩子走上这条路,我们家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禁毒社工就是通过这种亲情感化的方式,逐渐打开了社区戒毒人员小杨的心扉,使其重拾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的生活。

  温情陪伴、爱心关怀、理念传播,创建“心瘾除”的美好心灵家园。龙华街道充分发挥街道心理辅导室和共治中心心理咨询服务团队的作用,多形式、多方法、多技巧地对辖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吸毒人员开展心理辅导。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以及街道共治中心心理咨询服务团队,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情绪舒缓、防疫知识宣传等方式,有效缓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吸毒人员的焦虑情绪,促使他们逐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同时,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深入了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以及吸毒人员生活、工作、心理状态,24小时开展线上心理疏导,消除心理疑虑,铺平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希望之路。今年以来,龙华街道共开展吸毒人员心理辅导78人次。

  积极探索、拓宽思路、凝聚合力,打造“治建管”的多级联动模式。龙华街道与深圳市司法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与辖区派出所形成全天候工作联动,推出吸毒人员管控工作共治共建共管工作模式,实现出所人员的无缝衔接。龙华街道原有12名户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已成功解除6人,实现“零复吸”,其余纳管6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执行率100%,尿检均正常,做到“零脱失”;联合辖区派出所对社会面43名户籍和185名非户籍吸毒人员全面摸排,对每名吸毒人员开展分类定级工作,分类定级率实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