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吉华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乐活”心理服务体系

  本报讯(记者李锐忠 通讯员李科 曾志勤) 为有效破解轻生等社会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创新建立健全“乐活”心理服务体系,率先在龙岗区试点探索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协同出警,初步形成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的工作机制,在矛盾纠纷预防、轻生防范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构建“乐活”心理服务体系

  筑牢社会心理“吉华防线”

  为培育辖区居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心态,吉华街道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探索构建“乐活”心理服务体系,并制定《吉华街道“乐活”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心理服务三年建设目标,将空巢老人、残疾人、戒毒人员、涉邪人员、精防患者等12类特殊人群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全方位筑牢社会心理防线。

  据介绍,自2019年6月心理服务体系运作以来,已妥善处置轻生等紧急危机事件38起。

  “乐活”线上心理健康测评小程序在吉华心理数据库的构建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该小程序设计了9类共189个心理测评表,通过受访者关于情感、性格、人际、健康等不同心理需求,引导开展心理测评。测评结束后,小程序即时分析测评结果,为受访者了解心理健康情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自动生成受访者测评情况数据,进行健康状况等级分类,形成电子台账。通过建立重点人群心理测评档案,推动形成科学可靠的数据库,为矛盾纠纷摸排化解、重点人员跟进管控、轻生防范等提供精准人员定位和情况分析。

  街道依托“乐活”心理服务资源库和7个社区“乐活”站两级心理服务平台,建立了“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双向服务模式。线上依托出租屋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在6个城中村示范点设置“码上有约”,将心理咨询服务通过二维码上墙的方式在每栋楼房公示。居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预约、线上心理咨询等服务,有效解决居民有“心病”却难于倾诉的难题。目前,已定制上墙二维码信息牌716个,实现各社区城中村示范点全覆盖的目标。

  线下,心理咨询师每天驻点“乐活”站,通过面对面有效沟通和交流引导的方式,准确把握辖区群众的心理诉求,帮助群众调整内心世界,营造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

  在与中国心理网、深圳心理服务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基础上,街道整合资源,组建起总人数为219人的三支心理服务队伍,其中不乏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业人员,作为全街道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业务支援团队,指导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结合具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社工、律师、老师、妇联干部等人员组成的兼职队伍,在心理培训、危机干预、心理咨询等方面提供力量保障。社区干部、网格员、调解员等维稳一线工作人员及辖区贤能、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积极为街道社会心理救助应用型人才库添砖加瓦。

  此外,通过发挥社区社工、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等上门登记、检查的优势,对工作中发现的异常行为、家庭变故、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预测、预警,建立心理服务电子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防范轻生等过激事件。

  目前,吉华街道已开通5条心理服务热线电话、组建心理咨询服务微信群、编写并派发1.5万余份《心理健康自评表》,筛查出的心理情绪异常人员,均已及时联动介入处置。

  通过编写《乐活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心理健康普查指导手册》等一系列心理健康宣传手册,街道将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融入社会积极心理学课题研究、“平安细胞”宣传、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和日常工作宣传中,常态化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进家庭“五进”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心理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2019年至今,开展心理沙龙、微课堂、义诊等宣传活动40余场,参与人数超7000人次,有效扩大了心理健康宣传的覆盖面。


  探索心理危机干预团队

  打造风险防控“吉华模式”

  依托“乐活”心理服务体系,吉华街道率先在龙岗区试点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协同出警工作模式(以下简称协同出警)。通过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民警工作压力,及时有效稳控危机场面,有效提高出警效率,减少突发事件对个人以及社会公众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推动协同出警模式规范化,吉华街道先行先试,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协同出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支5人以上的具有谈判技巧、舆情处理能力、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的危机干预团队,制定工作方案、工作规范和处置流程,明确涉扬言自杀等求助类等协同出警的六种警情,将当事人、当事人家属及事件处置的工作人员列为协同出警的三类服务对象,确保协同出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接到自杀轻生的警情信息后,街道会立即启动协同出警“五步走”流程,即出警民警辨明情况、开展先期处置工作、通报有关部门、心理危机干预团队进行危机干预、事后跟进处置。

  危机干预过程中,一方面,心理咨询师到达现场后,在不影响现场处突的前提下,通过倾听与共情等心理干预手段,迅速与当事人建立沟通、信赖关系,降低当事人自杀情绪峰值。另一方面,危机干预团队根据现场信息反馈,正确评估当事人受刺激的强度、自杀情绪峰值及周围的环境情况等现实危险性,迅速制定危机干预方案,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支持,协助当事人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冲击期和防御期。自协同出警运行以来,累计干预处置危机事件38起。

  现场危机事件干预成功后,街道会根据情况充分调动现有资源进行事后跟踪随访,确保跟踪随访工作的专业性。一方面,通过总结分析当事人过往经历、心理特点,客观评估其心理情况及风险,结合当事人意愿,鼓励当事人通过“乐活”站、“码上有约”等平台接受后续心理辅导服务。另一方面,对现场协助处突的工作人员开展团队督导总结,消除处置危机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严防工作人员出现过度紧张、陷入危机事件情境中无法自拔的情况,帮助其快速恢复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