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抗美援朝老兵追忆峥嵘岁月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15岁参军,18岁赴朝参战,跨越半个多世纪。回忆起那段枪林弹雨的岁月,戴正文的眼睛里闪烁着别样的神采,这是对牺牲战友的追忆,是对最终夺取胜利的激动,更是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爱意。

  司法部抗美援朝老兵戴正文,这个曾经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86岁高龄的耄耋老人。

  至今,她仍珍藏着一枚有着斑驳锈迹的勋章。那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与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正面写着和平万岁,背面落款是1953年10月25日……

  从朝鲜回来后,戴正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当了老师,1983年,调入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工作。秉承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戴正文对工作饱含热情,认真负责,将一腔热血投入到新中国的法治宣传事业。退休后,戴正文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答疑解惑,继续发挥着她的光和热。

  她的记忆停留在15岁那年

  很多昨天发生的事,戴正文都忘了,她的记忆停留在15岁那年。

  1949年,15岁的戴正文和姐姐瞒着家人,从湖南常德农村跑到城市去参军,征兵的工作人员问她“你为什么要参军?”她不假思索的答道“因为共产党好!”

  得知她报名参军,母亲坚决反对,当天她就被母亲“抓”了回去,但戴正文半夜翻墙逃出去跟着部队走了。后来,她被分配到广西13兵团49军146师宣传队,编节目,打腰鼓,做报幕员,这些工作让戴正文觉得特别开心,特别充实。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8日,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当时很多人都跟随部队入朝参战,戴正文是打报告自愿申请去。“我不怕牺牲,只要国家号召的事,对国家有利的事,我都去!”她说。

  1953年3月,戴正文从丹东赴朝,在朝鲜度过了人生一段难忘的时光。对此家里人并不知情。

  在朝鲜,戴正文担任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前指供管处见习会计,虽不参加指挥决策,也不直接冲锋陷阵,却了解在朝鲜的作战生活。

  在朝鲜,她住过老乡家,也住过窑洞。当时女同志特别少,但她不搞特殊,跟男同志一起轮流站岗放哨。因为条件有限,只能和三个男同志住一个炕,通常卷个大衣就躺下,生活十分艰苦,一年都不洗一次澡。

  “当时美军的飞机一直在空中盘旋,炸弹好像跟着你跑,防空警报常响。大家都在想为什么美军会有这么多飞机。即便如此,也没有任何人害怕、退缩过。”在朝鲜战场,美军空军非常猖狂,经常对志愿军的后方仓库和铁路交通狂轰滥炸。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到中国丹东采买物资的戴正文和战友们,遇到敌机轰炸,就跑进树林里躲起来,敌机一走,她们又出来继续赶路。

  有战争,就会有牺牲,但战士的信仰从未动摇过。“大家也不知道害怕和担心,心中就一个原则——听部队的,听党的。我们除了对敌人的仇恨,没有一丝恐惧,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

  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当时看到被俘虏的美国兵,我特别激动,我们终于胜利了。”

  “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形象永远在我心中。人们说我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戴正文最难忘的是从朝鲜归国的时候,车站附近站满了朝鲜群众,有的拉着志愿军的衣服,嘴里念叨着:“你们留下吧,不让你们走!”有的把自己珍藏的纪念章别到志愿军胸前……大家恋恋不舍,挥泪告别。

  “他们喜欢中国人民志愿军,守纪律,待人好,时常帮朝鲜老乡干农活。”为了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医治战争创伤,志愿军在不妨碍战斗的原则下,大力帮助朝鲜人民进行各种农业劳动和各项建设工作,志愿军医务人员还常常为当地的朝鲜军民免费治疗各种疾病。在将近三年的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的实际行动,对朝鲜人民群众的影响十分深刻,同时也加深了与朝鲜人民的友谊。

  如今,86岁的戴正文除血压有点高、腿脚不灵便、眼睛患过白内障外,身体硬朗,气色红润,思维敏捷。

  “我是一个很有闯劲的人,比较乐观、直爽,对生活也有热情,我经常教育子女,日子好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艰苦的过去,革命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戴正文说。

  昔日的血火战场已沉寂于岁月长河,但作为一名老兵,戴正文依然深深地怀念那段光荣岁月,也深深地祝福伟大祖国永远和平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