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和”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通讯员王彤) 今年是“天池和”公共法律服务综合平台成立两周年。近日,记者从吉林省长白山司法局获悉,该平台已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景区、社区、企业、乡村,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现已实现了长白山旅游纠纷远程视频调解景区全覆盖、全域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天池和”由长白山司法局在2018年搭建。平台以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精品化为目标,以景区旅游纠纷调解为龙头,以“和谐、和睦、和悦、和合、和美”为内涵,创新“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应用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视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音视频互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游客、辖区居民、企业提供及时、精准、智能的公共法律服务。

  两年来,在化解纠纷、助力旅游发展、提供惠民均等快捷法律服务方面,“天池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依托该平台创建的“长白山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将专业人民调解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分布在长白山景区内各景点的50名工作人员(法官、民警、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及各行业专业人才)被吸纳为人民调解员,经培训后发证上岗,成为化解旅游纠纷的一支新生力量。调解中心还与多部门联合成立治安、交通、商事、医患、劳资等7个纠纷调解室。至今,中心共调解案件1000余件,累计涉案标的额1.2亿元,司法确认案件200余件,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切地体会到专业人民调解工作所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随着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便捷、及时、高效的需求日趋迫切,长白山司法局升级原有“天池和”远程视频调解功能,创新“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应用模式,建成“长白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体平台、“天池和”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和“5930148”热线平台。通过三大平台线上、线下的运行方式,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专业化、便捷、高效、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

  2019年12月,辖区内某建筑工程公司因运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银行账户被冻结导致无法支付农民工工资,近百名农民工多次上门催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立即组织律师和专职调解员第一时间向企业和农民工了解情况,及时和辖区住建部门、人社劳动监察部门及银行取得联系,对企业和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启动该企业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向86名农民工拨付了共计946万元农民工工资,真正实现了纠纷就地化解、矛盾不激化不上交的目标。此外,在服务大项目、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基层以及助力经济发展方面,“天池和”同样彰显作为。

  2019年10月11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库到长白山司法局调研后说:“长白山司法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在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管控特殊人群、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务实、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全区各单位学习借鉴。”

  “长白山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服务区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务实有效工作,亮点纷呈。”2019年10月25日,吉林省司法厅厅长张毅对长白山司法局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不断拓展和完善载体平台,打造过硬工作品牌,推动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和全面发展,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吉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