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政协工作干出基层政协新样子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通讯员陈雅楠 李京燕) “海淀政协的创新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委员数量众多、结构层次较高、创新意识强,工作比较活跃……”9月23日,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带队到海淀调研政协工作时对海淀区政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当天,在海淀区首个揭牌的“政协委员工作站”——中关村地区政协委员工作站,吉林一行参观了政协委员活动室、党代表工作室、阳光厅、阅览室等区域,实地了解了政协委员工作站的建设理念、特色功能和利用平台履职尽责、展示形象、服务群众、开展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海淀区政协就委员工作站建设工作,多次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深入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委员工作站。为进一步发挥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咨政建言作用,以7月15日首批25家工作站授牌为起点,7种类型模式的工作站陆续正式挂牌并运行。截止到目前,已正式成立21家,另有4家正在积极筹备。

  “基层政协最大的特点就是离群众近、接地气,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创造力。”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吉林对海淀区政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加强党对政协组织的领导、政协党组织体系设置、建立委员工作站、市区联动协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吉林表示,进一步健全政协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在专委会设立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委员联系群众工作,市政协委员主要联系界别群众,同时吸纳区政协委员。区政协发挥贴近基层的优势,以联系基层群众为重点,通过搭建平台和机制,嵌入式设置委员工作站,探索建立一个比较通畅的渠道,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及时有效地传递到群众中,更好实现委员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现新时代基层政协新样子,不断开创首都政协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