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广播架起空中法治桥梁

  “听众朋友大家好,香田乡红色广播现在开始播音……”随着一声熟悉的问候,江西省靖安县香田乡辖区内准时响起广播声。当地村民们已经习惯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听广播,若是哪天广播没响,电话就会打到广播维修员徐智君那里。香田红色广播现在已经遍及全乡89个村民小组,覆盖全乡70%的人口。不知不觉听广播已经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红色广播始建于2018年3月,总投资23万余元,全部是香田乡政府自筹。经过三个月的试播,2018年9月正式播出。播出时间是每天的早上7点、中午12点、下午五点半,每次播放时长20-40分钟不等。红色广播始终围绕“传递党和国家政策,传播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这条主线,广泛宣传民主法治、倡导文明新风,解读政策法规等。

  红色广播最初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偶尔播放当前县乡重点工作部署,广播的地方特色不浓。怎样最大化发挥广播效应?香田乡党委书记胡盛钢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2019年5月,在一次听取司法所工作汇报时,他了解到,当前社区矫正的对象中不少是因为醉驾、网络赌博、滥伐林木等而触犯法律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意识不强。有一些人在犯罪之后,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只是简单地将后果归结于个人运气太差。

  “我们的广播是个好平台,要把它好好利用起来。”胡盛钢脱口而出。当天,胡盛钢便召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开会,部署“广播+普法”工作。

  会后,乡普法办便着手调研。针对目前各村常住人员年龄结构45岁以上居多、老人小孩占比65%以上、文化水平有限等特点,乡普法办在手机平台、中国普法网、网络学院等新媒体上进行了目标搜索,寻找适合的音频视频并先听细品、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后才交给广播站负责人进行音频处理,形成正式播音稿件。

  2019年6月第一期普法宣传节目《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做建设用地?》正式播出,乡普法办密切关注着节目播出后的反响。

  “昨天在回家路上,看到群众站在广播底下认真听广播,播的正是普法内容。”来乡办事的村干部陆续传递着这个消息,“这个方法好,群众在茶余饭后就可以学法,而且简单易懂,合法与违法一听就知道。”

  群众的肯定给了普法办工作人员莫大的信心和动力。随后《民间借贷,风险防范知多少?》《婚姻法》《被逼碰瓷的少年》《精神损失赔不赔偿》《自作聪明的代价》等一个个普法宣传音频相继播出。

  一年多来,群众对红色广播普法宣传栏目的反响热烈。“广播吼一吼,胜过人工一次次苦口婆心的调解宣传。”吉洛村党支部书记胡小勇如是说。

  截至目前,香田乡红色广播普法宣传已播出25期,形成了常态化播报机制,每半月就会更新一次播报内容,未来6个月的播报计划也已选定,普法宣传栏目已经成为当地普法宣传的一大亮点。

  ……

  “每天都播,同一个案例一般会连续播1-2个星期,每天听一点记一点,时间一长,知道的也就多了。”胡盛钢说,现在,香田乡越来越多的村民遇事、遇纠纷找法,解决问题、解决纠纷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