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南区民法典长廊揭牌利用太阳能发光24小时不打烊

  本报讯(记者汤瑜 李晓玲) 为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近日,天津市津南区举行民法典长廊开廊仪式,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孙宝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凤敏,副区长、公安津南分局局长李雯,区政协副主席刘恒志,区人民法院院长刘振清,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虹共同为天津市首条民法典长廊揭牌。

  民法典长廊结合民法典编纂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面向群众为第一设计宗旨,涵盖民法理念,体现民事审判实践,近114个普法知识点,60个普法案例。长廊设置49个二维码,开设二维码电子解读,通过手机扫码可了解案例详情、观看普法短视频、问答揭晓等内容,新增模拟法庭、趣味问答情景体验。据了解,民法典长廊利用太阳能板集能发光实现24小时不打烊,综合使用声光电技术,利用新媒体实现虚拟现实场景,成为海河故道公园夜间独特的亮点景观,受到群众欢迎。

  揭牌仪式后,出席仪式的领导和现场群众跟随讲解员一起开启了民法典长廊的参观之旅。长廊依托公园原有人文建筑及自然景观为基础,沿用原有景观折线,分区鲜明,具体分为开篇、民法典伴随一生篇、历史沿革篇、家宁国安篇、立身笃信篇、模拟法庭篇、法护民生篇、契约自由篇、民为邦本篇、程序正义篇、趣味问答篇,众多法治文化元素随处可见,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