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中院:用法治助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钟法)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指导意见,以法治保障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索司法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机制。
这份《关于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的角度出发,力图找准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指导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加大芯片、量子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专利和技术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著作权的司法保护力度。探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动漫角色、数据产品等新型智力成果的司法保护路径。
《指导意见》指出,要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推进数字金融法治化建设,精准打击数字经济犯罪,为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凝聚强大支撑力。要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推进数字金融法治化建设,精准打击数字经济犯罪。
同时,要围绕城市数字化,一方面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保障“城市大脑”在各领域的全面推进,明确电子证据规则在非现场执法中的运用,尊重行政自由裁量权,探索司法推进行政指导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另一方面,从法院自身角度推动完善数字经济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探索涉虚拟财产与数字资产的保全与执行,促进审判执行工作与社会信息体系建设深度融合。
为确保《指导意见》落到实处,杭州中院建立了“1+3”工作机制,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府院联动机制、调研走访机制和案例研判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据介绍,近年来,杭州设立了杭州互联网法院、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审理了大量涉数字经济新类型案件,互联网司法走在全国前列。依托这些有利条件,杭州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先行一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杭州中院院长斯金锦介绍,数字经济发展给法院带来的挑战也很多,比如线上线下的人际关系和互动完全不同,司法如何调整和回应?对于经济社会中的冲突和矛盾,司法往往会首先感知,不回应将导致经济社会的发展失序,因此需要法院主动规制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