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破难题解新题
以亮点工作带动改革全面推进
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破难题解新题
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去年7月首次召开以来,中央政法委会同中央政法单位加强政法领域改革方案统筹,围绕政法工作必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需要,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基层创新,以亮点工作带动改革全面推进。
“一站式”纠纷解决中心、“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建立群众来信件件有回复制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随着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深圳、北京、上海、赣州等全国各地政法机关着眼于破解责任落实难、监督制约难和案多人少等难题,探索建立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质效。
探索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政法机关坚持有序放权与有效监督并重,将党对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管理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范畴,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
近年来,深圳一方面创造条件支持政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另一方面履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赋予的执法司法监督职能,将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作为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出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三年行动方案,提出42项重点任务。
为全面落实办案责任制,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权责清单,明确独任法官、合议庭和审委会的职责,严格限制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并将专业法官会议讨论作为审委会讨论的前置程序,确保“谁审判谁负责”。截至目前,除法律规定必须由审委会讨论的案件外,99.8%的案件由独任法官或合议庭直接裁判,进一步明确了办案责任。同时,法院出台《落实司法责任制工作指引》并定期修改完善,明确院庭长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属于违规干预过问案件,并将院庭长应当进行监督的“四类案件”细化为13类,为院庭长开展审判监督提供依据。
另外,深圳市委政法委注重科技赋能,出台《深圳市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试运行工作实施方案》“1+6”制度文件,在全市推广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实现办案业务全覆盖、流程全监督,为强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提供智能化支撑。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法院依托一体化办案平台,累计全流程无纸化办案20.4万件,院庭长运用电子卷宗同步监督案件4276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印发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条例、检察机关贯彻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实施办法、司法办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引,加强对检察权运行监督管理。为此,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出台检察官权力清单,全面梳理了检委会、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官的1003项具体权力,根据四大检察业务不同特点,合理确定检察官办案权限,实现检察官独立决定案件占案件总量的89.4%,比改革前上升20.4%,形成与“谁办案谁负责”要求相适应的检察权运行体系,确保权责一致。
目前,深圳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分别出台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法院将过问干预案件登记作为结案的必经环节嵌入办案系统,检察院将落实“三个规定”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公安机关开发执法办案监督管理平台——深警平台,并专设领导干部干预办案记录模块,对违反“三个规定”行为实行“零容忍”。近5年来,深圳市法院系统共查处违反“三个规定”人员25人,其中违规过问案件4人;检察机关主动登记报告违反“三个规定”情况58件,发现不如实登记报告情况11件;公安机关查处违反“三个规定”案件4宗,区分情节分别给予处理。
为强化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深圳市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开发侦查活动监督平台,通过设置294个监督节点,对侦查机关办案质量进行精准监控。
下一步,深圳市政法机关将健全与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制约监督体系,做到不留死角全覆盖、不留漏洞全治理、不留情面全监督。
规范在线诉讼中赋能审判监督
近两年,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规则引领力和示范带动力的典型案件,法官人均结案数和审判质效位列北京市法院系统首位。
建院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将互联网科技融入司法审判全过程,创设智能化、多维度的审判监管模式,用电子诉讼平台、移动微法院、AI虚拟法官便捷当事人诉讼,用区块链、虚拟法庭、类案推送助力法官办案,用可视化管理平台、流程管理体系、审判大数据赋能审判监督。
在全流程数据基础上,该院将审判执行流程节点分为已有明确规范的硬性节点和没有规范但容易造成审理拖延的软性节点,全部嵌入可视化平台并进行系统自动提示、预警,实现分级管理、多层面监督的案件办理流程。
北京互联网法院依靠大数据,推动可视化审判管理平台嵌入法官办案系统,方便法官自行查看办案进度;建立审判委员会、主管院长、庭长、法官四级管理层级,形成“自我管理、全员管理、相互监督、分层监督”的审判流程管理格局。
同时,该法院探索符合三类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拓展廉政评价功能。
北京互联网法院相关负责人向本社记者介绍,首先是审判流程风险点与廉政风险点一体研判。结合案件办理流程,法院分析全院7类人员的150余个岗位职责,梳理出233个廉政风险点及210条风险防控措施,形成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廉政风险点与防控措施清单》,全面覆盖审判执行各业务环节,确保风险防控不留死角。其次,推进审判质效管理与廉政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法院建立纪检人员列席案件质量评查会制度,以深化评查结果的运用;将信访举报、纪检监察、检察监督嵌入廉政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廉政风险的提前发现、廉政管控的提前介入。最后,将信息化建设向廉政风险智能预警延伸。探索开发廉政风险防控智能监测系统,努力形成信息化基础上的廉政预警机制,实现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实施评估、智能预警和及时处置。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目前,上海市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强化执法司法质量和廉政风险防控,促进执法司法权力依法公正行使。
针对司法办案的“放权”、捕诉一体的“集权”、认罪认罚从宽的“扩权”,上海市检察机关修订新版权力清单,出台《“捕诉一体”办案规程》《刑事检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规定》,联合有关部门会签《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刑事案件的实施细则(试行)》,多措并举强化办案质量和廉政风险防控。
同时,坚持“控告必查+专项审查”工作机制,开展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线索抄送检察机关跟踪监督工作,加大调查核实力度,严格履行立案监督职责。
特别是,聚焦重大案件侦查,上海推动落实公安机关听取检察机关意见建议制度,开展侦查终结前讯问合法性核查,对侦查违法行为依法提出书面纠正意见。在抓好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同时,推动实现对法院审委会审议的公诉案件“有案必立”。
为打破部门壁垒,发挥监督整体效能,上海研究制定《上海市检察机关刑事、民事案件线索同步审查机制操作办法》,推动监督线索常态化移送、同步化审查、一体化处置,形成刑事民事检察监督合力。同时,加大对确有错误的类案、影响性案件和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违法问题的监督力度。
另外,上海市检察系统还完善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件办案流程、证据要求和审查标准。
建立执法工作白皮书制度
为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江西赣州市公安局编撰《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白皮书》(简称《2019年白皮书》),在全省率先推行执法工作白皮书制度,深入研究执法数据,客观分析执法形势,防范化解执法突出问题,落实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
目前,赣州市公安局将推行执法工作白皮书制度作为全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抓手,明确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按照基层急需、一线急盼、社会关注的标准,实行半年小结、全年总结的方式,对执法建设、扫黑除恶、打击犯罪、公安改革、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公安执法工作情况全面总结,量化执法工作成效,拓展执法监督和管理广度。
据了解,《2019年白皮书》将执法监督工作分析作为重要内容,涵盖刑侦、经侦、禁毒、交警、督察、出入境、户政等20个执法执勤警种,对日常考评、专项考评、重点案件抽评、年度执法质量考评等数据进行分类研究,综合分析执法活动“全流程”监督数据,研判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优劣质案件评选工作机制,选编典型案例入书,供广大民警借鉴,对各执法民警进行警示,引导他们规范执法。
执法数据包括接处警、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命案”侦诉、保障诉权等执法活动,实现执法数据统计“全领域”覆盖。为确保数据来源真实、统计客观,赣州市公安局依托接处警平台、“一案一码”执法办案等平台,统计查询执法数据,避免人工统计的随意性,最大限度缩小数据统计与执法实际间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