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用真情浇灌一方热土
□本社记者 马震坤
□袁鹏睿
当太阳从温泉镇草川村东边山坳冉冉升起,整个村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郁郁葱葱,伴着清脆的鸟鸣声,整个村子显得格外宁静。
细细算来,甘肃省武山县公安局温泉派出所所长赵意祥在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已整整565天,也就是在看似平凡的500余天中,他体会到了扶贫的真正意义,体会到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洪水中的坚守
2018年7月初,武山县普降暴雨,遭遇了50年来未遇的洪水灾害。赵意祥和草川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员以及村干部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排查险情,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工作。
7月10日,雨下了整整一天,降水量达150毫米以上。赵意祥和帮扶队员们忙了整整一天,天快黑了才回到村委会。暴雨导致电力通讯中断,他和帮扶队员们吃了点方便面,还未来得及脱下雨衣,村民陈太平在村委会院子大喊赶紧救人。村里70多岁的老人包兆义被困在屋子里。来不及细想,赵意祥赶紧组织帮扶队成员和村干部拿着手电筒赶往包兆义的住处。到了现场,大家才发现情况非常危急,往日平静的小河已经涨水,通往包兆义家的小路随时有被洪水冲垮的危险。
“当时顾不上情况危急,立即将帮扶队成员和村干部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排查疏散还未撤离的群众,另一组由我带领队员快速通过即将被冲断的小路进入包兆义老人家。老人正在熟睡,浑然不知外边发生的事情。大家叫醒老人,七手八脚帮老人穿好衣服。因为当时情况紧急,我背起老人小心翼翼通过即将被冲垮的路。看着脚底下的洪流,伴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当时感到有点眩晕,短短不足10米的路,却感觉走了好长时间。将老人转移出来之后,大家回头再看时,路宽已经不足半米了。”提起当时的情景,赵意祥记忆犹新。
在抢险救灾的两个月,赵意祥和他的队员们坚守在草川村40余天。他依然记得断电断网无法联络家人的那份焦虑,更记得与群众修堤筑坝的那份真情……这些工作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在危难时,只要党旗在飘扬,有党的干部在,群众就有依靠。
平凡之处皆真情
群众无小事。
在一次入户走访时,赵意祥发现80岁的帅羊武老人因身份证丢失,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许多手续无法办理,尤其是养老金和低保无法领取。在和老人的交谈中赵意祥了解到,老人的孙子在外地务工,老人常年独居,加上腿脚不便,无法到镇上的派出所补办身份证。在了解到情况后,赵意祥及时联系温泉派出所,并亲自上门给老人采集照片,还替老人缴纳了证件办理费用。
“之后的一天,我在村委办公室梳理入户情况,村主任喊着说帅家老汉找我。我迎出去,才发现帅羊武老人拎着一瓶蜂蜜,走到我跟前说是他自家酿的蜂蜜,一边说着,一边把瓶子硬往我手里塞。我要给钱,老人死活不要,转身就走了。”看着老人的背影,赵意祥深刻感受到,只要付出真情,就会逐渐形成党群、干群之间浓浓的鱼水关系。
一心一意谋产业
脱贫成效要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刚开始肤浅的认识到后来慢慢学习体会,赵意祥认识到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赵意祥常常带领帮扶工作队入户调研,开会商议研究,联系农业畜牧部门了解适宜草川村发展的产业。最后确定先发展增收快、周期短,政策扶持力度大的架豆种植产业。因为草川村地处山区,常年耕种习惯多为小麦、菜籽,群众不愿种植蔬菜类。他就和帮扶队员走访入户,耐心细致做工作,讲明政策,承诺种植风险由政府统一提供保险。通过他们的动员,村里的架豆种植产业一下发展起来了,截至2019年,草川村种植架豆达186亩,预计创收达到37万余元。
草川村具有发展养殖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群众散养牛羊,未形成规模,发展养殖的观念比较薄弱。2018年以来,赵意祥和帮扶工作队对村上养牛户进行了统计,从技术和政策衔接上大力扶持,给已有养殖基础的21户群众各扶持母牛1头,这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发展母牛养殖的热情。今年以来,赵意祥及时联系协调武山鑫农源技术培训学校,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一户一户做动员,最终动员100户群众参加了培训,并组织养殖户赴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动员宣传培训和参观学习,养殖户对发展养殖的热情高了,赵意祥借此机会给群众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产业发展扶持情况和学习养殖技术的好处。今年,草川村养殖初具规模,养殖户达到56户,群众发展养牛产业的意愿空前高涨。
如今,赵意祥任职草川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已近两年,看着乡亲们生活的改变,村里环境的改善,赵意祥说:“只要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辛苦和付出以及不得已的委屈都不算什么,对于群众工作唯有用心用情,才能收获真心真情。”赵意祥和帮扶队员的真情付出,换回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所流的每一滴汗水,都镌刻着脱贫攻坚道路上的艰辛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