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基层党支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难问题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效武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基层党支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本位思想严重。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顾虑重重,批评上级怕被“穿小鞋”,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二是好人思想严重。在党的生活中,不讲党性原则,只讲“一团和气”,认为“多栽花,少栽刺,留下关系好办事”,实在过不去的问题,批评一下也只是蜻蜓点水,“自我批评讲情况,互相批评提希望”。三是特权思想严重。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把行政职务带到党内来,自恃高人一等,爱摆架子,个人尊严至上,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甚至利用职权对批评者进行打击报复,给批评者“穿小鞋”。如何将基层党支部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起来,并形成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笔者总结多年工作实践认为,要把握好5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领导带头,解决好“批评不起来”的问题。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批评同级和上级难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正、副书记应带头暴露和剖析自己的思想问题,用自己的诚恳态度和实实在在的言行,影响带动班子成员。正副书记要敢于揭自己的短,亮自己的丑,不怕“亮底子”“丢面子”,讲自己存在的问题,要触及思想和灵魂深处,不能遮遮掩掩,隔靴搔痒,不能只谈工作不谈思想,一定要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进行自我批评。正、副书记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决不能把行政职务带入党内生活,搞“一言堂”“家长制”。正、副书记要协调好委员之间的关系,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不分亲疏,委员之间出现了矛盾,不能一边倒,要主持公道,站在党的事业和政策的立场上看待和处理问题。
二要实事求是,解决好“原则性不强”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定立场,襟怀坦白,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见风使舵。注重原则问题,防止把批评庸俗化,更不能闹无原则纠纷,增加同志间矛盾和隔阂,影响同志间感情和支部团结。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主观印象、道听途说,更不允许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诬陷同志。批评时,要针对问题的性质,把握好分寸,适当留有余地。不能把一般问题说成严重问题,把工作问题说成思想问题,更不能“揪辫子”“翻老账”。被批评的同志有权保留意见,要允许解释和反批评。如果发现批评错了,应及时纠正,决不能因怕丢面子而将错就错,伤害同志感情。
三要营造氛围,解决好“批评方法不当”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目的是“改造思想,增进团结”。开展批评不能搞“一棍子打死”,要讲求批评的艺术和方法。对敢于开展批评的同志要积极表扬,对“好人主义”要严肃批评。开展批评要尊重人格,不讽刺挖苦,注重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本身去说服人。正、副书记或行政领导要以平等的身份、同志式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批评的过程变成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过程。批评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不同性格的人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对性格急躁的同志,采取“和风细雨”式,就事论理,以理服人;对性格内向的同志,采取“画龙点睛”式,循循善诱,启发自省;对性格直率的同志,采取“重锤敲鼓”式,一针见血,实话实说。
四要坚持制度,解决好“批评不经常”的问题。只有坚持好制度,才能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化。要按期召开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严格按程序、方法、步骤实施,切实解决问题,防止走过场。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一个时期针对一些倾向性问题,按照整风精神的要求开展批评,解决突出问题。正、副书记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防微杜渐,在旧矛盾解决后、新矛盾刚露头之时就想办法化解。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矛盾集中时要采取例会的方式,对个别现象需要进行个别谈心交心,对自身要求不严的要经常提醒、常“拉袖子”,不能靠一种方式解决各种问题。
五要及时谈心,解决好“批评后没人管”的问题。开展完批评和自我批评后,及时做好批评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许多被批评的同志,会接受批评,态度端正,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有的同志由于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对待批评,且往往受了批评后对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对批评有抵触情绪。因此,批评之后,正、副书记应该找被批评的同志谈心,交流思想。这样,既可以使被批评的同志尽快认识自己的缺点,又可以检查一下批评后的效果。不能批评之后,无人问津,使有些被批评的同志思想包袱越背越大,矛盾越积越多。不能因被批评同志有缺点错误,就否定其成绩。对批评过的同志,如果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改进不大,要耐心帮助其找原因,循循善诱地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