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60后”坚守安徽宿松同马大堤

  转移救援群众、执勤值守、水上巡逻、安置点守护……7月10日以来,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公安局民警、辅警始终坚守在长江同马大堤抗洪抢险最前沿。吴大华、夏天发、李春林、李明是4位“60后”民警、辅警。他们虽然分别负责不同工作,但在宿松县抗洪救灾一线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

  59岁的夏天发明年就退休了,同马大堤的抗洪防汛工作是他的“最后一班岗”。

  夏天发是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华阳河派出所民警、二级警长。宿松县同马大堤汇口段警力不足,7月12日起,他主动报名,加入宿松县公安局永天圩治安执勤点的日常工作,带领华阳河派出所3名辅警参与灾区执勤,确保泗州村卡口安全。7月26日,记者见到夏天发时,已是他在防汛一线坚守的第14天。

  据了解,今年宿松县公安局参与同马大堤防汛工作的民辅警中,夏天发是年龄最大的。

  天气热,同马大堤上的值守条件艰苦,同事们怕夏天发的身体吃不消,劝他不要来,但他有自己的理由。“以后没有机会以警察的身份参加抗洪了,其他人也忙,我应该去。”

  白天在太阳底下晒,晚上常熬夜,加上蚊虫叮咬,夏天发的手臂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生出连片的小疱。记者提醒他及时就医。他说:“顾不上,等以后再说。”

  他体谅同情受灾的百姓,留在一线为受灾村民做保障工作,自己的新家却面临受灾危险。

  夏天发的独生女已在合肥安家。女儿生了孩子后,妻子去合肥照顾外孙,夏天发一个人在宿松工作。最近夏天发与妻子在合肥三河镇买了房子,准备明年退休后把家搬到合肥,在女儿身边养老。前段时间新房才装修好,还没有入住。

  入汛以来,合肥三河镇汛情严峻,夏天发家的新房面临随时泡水的危险。

  水位迟迟不退,有工作职责在身的夏天发虽然“悬着心”,但顾不上“家那头”,只能等妻子带来的消息,听到家人说“暂时没有多大危险”才放心。

  老辅警当起了“搬运工”

  连日的防汛工作,见到李春林时,他被晒得黝黑,要不是听其他人介绍,看不出李春林曾是个“白面书生”。

  今年57岁的李春林是宿松县公安局洲头派出所坝头警务室的辅警,1983年加入公安辅警队伍后,已工作37年,是宿松县公安局从警时间最长的辅警。

  7月10日下午,李春林得知同马大堤外圩的刘小圩溃堤了,立即给上级领导打电话,询问是否缺人手,主动要求参加。

  7月11日,宿松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永天圩居民撤离,当天早上6点开始,李春林协助乡村干部,通知圩内泗州村四组在家居民转移。

  李春林负责的泗州村四组共有27户村民。有些村民因为舍不得养的家畜和大件财物不配合转移。体谅他们的不舍,为了让他们安心,57岁的李春林当起了“搬运工”,为村民拆空调、抬冰箱、搬化肥、找大米、捉鸭子……从早晨忙到下午5点,他负责的27户居民全部安全撤离。

  群众全部转移后,7月12日,李春林又主动承担起同马大堤2号执勤点的值守和巡查工作,负责值守点周边的治安及返家居民的登记核对工作。

  据了解,安徽省宿松县洲头乡泗州村、汇口镇三洲村等地被洪水围困后,由于转移时间紧,不少村民家中的大额现金和贵重物品没来得及转移。当地防汛部门根据水情条件,组织船只和专业救援人员,护送村民返回家中取出所需物品。

  李春林的值守点没有行军床,晚上只能在巡逻车或者椅子上眯一会。由于经常熬夜,李春林的肠胃炎复发后,仍坚持工作。

  李春林初中毕业后就做了一名辅警,一做就是37年。37年的辅警生涯,李春林说他还没做够。还有3年就要退休了,如果有机会被返聘,即使只能做“发发资料、调解纠纷”的工作,他也愿意继续当辅警。

  受李春林的影响,他的女儿去年也选择做一名辅警,因为“从小就崇拜爸爸的职业”。

  永天圩上的“摆渡人”

  今年57岁的吴大华曾当过兵,1992年从事公安工作以来,一直在派出所工作。

  吴大华现在是宿松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副所长,在此次抗洪一线中,他所在的水上派出所也在为永天圩的后方安全做保障工作。

  与其他人不同,吴大华及同事的工作范围主要在水上:7月11日,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永天圩在家居民撤离当天,宿松县公安局要求增派巡逻艇在长江流域永天圩段巡逻巡查,阻止撤离群众从水路返家、观察灾情、搜救群众等是他和同事的工作任务。

  水上巡逻危险大,即使是没有大风的时候,在江水淹没区域开汽艇也不是容易的事,由于看不清江面和水下的东西,汽艇的螺旋桨常会被水草缠住,无法启动。

  7月26日,记者坐上汽艇,和吴大华一起沿永天圩外的长江水域和圩内被江水淹没区域巡逻,体验了吴大华及同事们的水上巡逻工作。当天上午没有风,江面上看似平静,汽艇开起来后,浑浊的江水泛起波涛,发出震耳的响声。由于汽艇颠簸,阳光直射,记者体验一圈已经有明显的晕眩感。但这样的巡逻路线,吴大华与同事们每天至少需要进行4次。

  从7月11日开展水上巡逻以来,吴大华带领同事共转移救助群众50余人,处置险情4起,有效保障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老民警带药上“一线”

  7月26日,记者第一次见到李明时,第一感觉是他太瘦了:消瘦的脸颊深深凹了下去,眼窝凹陷,难掩疲态。

  李明是宿松县公安局汇口派出所副教导员,曾在宿松县公安局洲区责任区刑警队、华阳河农场公安分局工作。2007年,李明被确诊患有Ⅰ型糖尿病,为了控制病情继续发展,需一天3次坚持在饭前注射胰岛素,不能间断。

  虽然身患疾病,但是10余年来,不管是在刑警队时跨省抓捕逃犯,还是疫情防控期间驻村巡逻,又或是今年抗洪防汛,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7月11日10时,长江汇口水位22.0米,超警戒水位2.2米,全县进入紧急防汛期。汇口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为了保障安置点人员和财产安全,宿松县公安局在汇口镇汇口中学安置点、洲头乡洲头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设立警务室,安排特警和派出所民警、辅警联合驻室执勤,加强安置点的进出登记、巡查等工作。

  李明是派驻在汇口中学安置点的执勤民警之一,主要负责安置点内消防安全检查、协助登记、心理疏导等工作。

  三洲村村主任、三洲村安置点临时负责人黄晓荣介绍,目前永天圩三洲村群众转移安置点共有安置人员287人,驻守在安置点的民辅警对安置点的安全和秩序维护起到重要作用,“只要有一点事,他们就主动站出来解决,帮助很大。”

  李明每天需要注射的胰岛素要冷藏储存,安置点没有储藏条件。为了不耽误工作,李明在单位和安置点之间来回奔波:饭前返回单位打好胰岛素,再回到安置点值守。

  职业特性让他已经习惯于这样的忙碌。“在哪里值班的时候就带着去打,这是职业,家人担心,但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