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

本报讯(记者牟希同 □薛梅 通讯员张梦瑶 宋婷)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基层党的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双基”共建提升行动,全力构建“双基共建、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新体系,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社会治理有力有序、健康发展。

 

创建“双基共建”新模式

健全网格党组织架构。贯通“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联户长”组织网络。全区449个基础网格全部建立党支部,建立楼院党小组786个,推选6000余户党员中心户、1.6万余名党员联户长。攻坚打造“红色物业”新引擎。成立物业企业党组织23个,创新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管公司、业主“四方共治”议事协调机制,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最小单元。

搭建同频共振平台。推动区、街、社区(村居)三级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体规划、一体打造,基层综治工作资源与党群服务阵地、文明实践阵地深度融合、联动服务。推动综治信息平台与“画乡党员e家”微信公众平台、12345政务热线平台互联互通,“线上”点单“线下”办理,精准服务。

打造网格服务队伍。按照“一格多员、专职专业”的原则,着力打造1+X+N网格队伍。制定《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考核办法》和《寒亭区网格员星级管理考评办法》,建立“准入退出”“优胜劣汰”制度,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创建“三位一体”新格局

做实综治中心实战平台。区综治中心实行群众诉求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社会治安研判、网格服务管理五大板块一体化运作,完善“层级上报、分级处置、督办反馈、快速响应”的指挥调度流程,推动问题“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做细网格服务管理。将全区科学划分为449个基础网格,把党建、综治、警务、调解等工作网格纳入社会治理一张网,实行“多网融合”“一网治理”。建立网格服务清单,理清民生事项代办、社情民意收集、实有人口协管、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法治宣传服务、治安群防群治7大类42个服务事项。

开展五期视频监控天网和“雪亮工程”建设,推动城区、治安卡口、农村、企业、学校、医院、商场、反恐重点单位视频监控联网,提升智能化感知水平。全区视频监控高清探头达到9600余路,视频监控联网率、在线率达到95%以上,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手段,推进综治信息系统、网格服务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有机融合,实现视频调度、数据共享、分析研判、实战指挥集成应用。

 

创建“一网统筹”新机制

区委、区政府制定《区街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下放农村集市市场监管、土地承包管理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等8类具体事项管理权限,赋予街道管理职权和服务功能。发挥网格员“宣传员、信息员、巡查员”作用,做好政策法规宣传、信息舆情搜集、层级上报处置等工作,实现执法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深化社区“四社联动”机制,扶持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协会商会类等社会组织。用好见义勇为基金,健全扫黑除恶、反邪教有奖举报制度,使用各类奖励资金12余万元。普及应用“爱寒亭”App,建立积分商城,群众参与网格服务和社会治理挣积分、得实惠,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多元化动力,凝聚起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公众参与“良性循环”的巨大能量。

 

创建“三治融合”新方式

聚力优化法治服务,创新建立法治服务“微超市”和“法润寒亭”法律行业联盟,组建区街两级法律服务团队,深入开展“法律服务、法治体检、多元化解、依法处置”活动。聚力依法化解矛盾,深化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对接”机制,建立集诉调、检调、公调、访调、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仲裁调解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多元调处中心,打造“立、调、裁、审、执”多元化解平台。聚力防控风险隐患,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机制,超前防范、依法化解影响社会稳定和执法办案风险隐患80余个。

推进阵地建设,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街道(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80余个社区(村居)文明实践站和58个法德宣传广场。创建社区(村居)道德评议团,引导群众践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完善阳光议事日、红白理事会、人居环境治理协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开展说事拉理、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民主协商活动,做好说事承接、搭好商事平台。打造了“和事佬”“三和理评”“矛调斋”等一批特色品牌,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理性表达诉求,促进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