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社会平稳运行的“守望者”

——北京市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抗疫侧记


  2020年6月12日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得知丰台区新发地市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信息后,北京市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薛波挂断电话,第一时间将消息上报给带班领导,安排好指挥中心工作,与同事蒋建勇迅速驱车赶赴现场。

  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作为承担全区应急值守及指挥协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职能部门,始终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意识,积极应对,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此次新发地疫情发生期间,该指挥中心实行3×24小时为一班的值班值守制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有效降低了感染风险。

  舍小家为大家


  薛波驱车赶到新发地市场时,新发地牛羊肉综合交易大厅门口已经被相关部门封闭。虽然没有专业的防护用具,但作为一名党员,他没有退缩,毅然走进新发地市场,参与现场指挥调度工作,协同相关部门把新发地市场核心区域的900余人全部妥善疏散。当日,天气炎热,薛波身上的衣服被汗水一遍又一遍打湿,裸露在外的皮肤被晒得通红,直到深夜才有时间回到车里休息一会儿。

  第二天一早,薛波来不及回家便赶到单位召开工作动员会,对防疫工作、人员排班等进行详细部署,并要求指挥中心全体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当天,薛波主动请缨加入到疫情防控前线专班,连续16个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吃住都在指挥部。即便离家只有两公里,他也没有回去过,每天顶着酷暑在一线参与指挥调度,为全区防疫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疫情发生后,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骨干人员被抽调至疫情防控指挥部,剩余3名组长中的2名,或因参与前期新发地市场工作或因家人前往过新发地市场而被居家隔离,指挥中心的领导工作瞬间落到了仅剩下的组长熊灯根身上。此前,熊灯根已连续值班一周,本应调休回家休息,但面对突发情况,他没有半点犹豫,主动提出放弃调休,全天候24小时在指挥中心负责值班、值守工作。繁重的工作让往日精神十足的熊灯根有些憔悴,黑眼圈不断加深。虽然回不了近在咫尺的家,顾不上思念的宝贝女儿,但他毫无怨言。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他坚称,“不打赢疫情攻坚战绝不收兵。”

  杜小利是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的一员,也是一位军嫂、两名幼儿的母亲。疫情防控期间,她克服重重困难,参与值班值守工作。因为连续值班,她把一岁多的小女儿委托给年迈的婆婆照顾。但老人由于照顾孩子晚上经常休息不好,一不留神,孩子将一杯滚烫的热水洒在了胳膊上,被医生诊断为二度烫伤。杜小利听说后,含着眼泪,安慰完老人、孩子,依然坚持值班,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

  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薛田接到停休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既惊讶又心情沉重。她之所以心情沉重,是因为她原计划今年3月与爱人拍摄婚纱照,突发疫情后,她只能将计划一拖再拖。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她与爱人又将拍婚纱结婚的事情提上日程,原计划于6月16日去拍婚纱照,眼看日期将至,却没想到疫情再起,他们只能再次调整计划。得知停休原因后,她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没事儿,再往后拖一拖吧。”

  主动请缨下社区

  通常情况下,应急指挥中心每个值班小组都需要1名技术人员、2名主班调度、1名副班调度。新发地市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一部分人员被抽调,一部分人员被隔离观察,值班人员严重不足,迟迟未安排好值班值守班次。

  此时,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年龄最小的宋慧君主动要求参与值班值守。由于工作内容原因,宋慧君之前没有被安排参与值班。今年端午节前3天,指挥中心突然接到上级紧急抽调人员支援社区核酸检测的通知。正在为难派谁去时,宋慧君想都没想参加了报名。有人劝说“别去了,那可不是轻松的活儿”,她笑笑说:“就是因为不轻松,所以才要去,我多分担一些,大家就会轻松一点。”

  与宋慧君一起报名支援社区的还有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组的金楠、芦嘉豪。今年端午节3天假,他们没有陪伴家人,用行动支持防疫工作。支援社区的第一天上午,烈日炎炎,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衣服被汗湿了好几回;下午又赶上了倾盆大雨,但看着等待核酸检测的群众,他们顾不上休息,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群众搭防雨帐篷,冒雨坚持工作直到凌晨一点多。

  为了保证社区按时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第二天,宋慧君、金楠、芦嘉豪又早早前往社区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群众进行核酸检测。次日凌晨2点多,他们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芦嘉豪说:“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大家很有成就感,能尽快排除一个隐患,就能为北京疫情防控多做一份贡献!”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丰台区应急指挥中心全体人员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甘做丰台区社会平稳运行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