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尖上行走”的禁毒先锋
本报讯(记者张君) 在河北省获得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里,不仅有在“刀尖上行走”的禁毒民警,更有守护无毒净土的“隐形”英雄。近日,记者走近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领略他们的先锋力量和奉献担当。
守土有责
2018年1月9日下午,秦皇岛市长江道峨眉山路交叉路口两车相撞,肇事车辆非但不停,反而加速逃窜。民警布控拦截,合力将这辆慌不择路的肇事逃逸车截停。
“我是外地人,没有驾驶证,看见警察就害怕。”肇事司机魏某神色慌张。
魏某的反常举动,引起了民警的注意,果然,经过对车辆检查,民警在车门缝隙处搜到了冰毒。
“一名四川口音的年轻人为何在年底来几千里外的秦皇岛,我断定他后面还有‘大货’!”刑侦大队副队长管豹从事禁毒工作20余年,一眼就识破了嫌疑人的伪装。不到1个小时,魏某就交代还有一个同伙陈某。
“他很狡猾,带我们抓陈某时,故意敲另一个房门,还高声喊,想用暗号通知陈某自己出事了。”管豹说。
陈某听到楼道里有魏某的声音,拉开了房门,看势头不对,要关上门时,擅长擒拿格斗的管豹一把掰住门冲进了屋里,陈某藏匿的毒品全被缴获。
但还有个事情压在民警心头:收网时,与魏某、陈某一起到秦皇岛的童某没被抓获。禁毒中队民警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四次前往四川德阳、成都、眉山等地开展调查。后获悉童某因再次贩卖毒品被四川眉山警方抓获,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并不是所有案件都如这次一样顺利。在一次抓捕中,民警赶到时毒贩正在注射毒品,管豹冲上前,毒贩拿起注射器朝着管豹的手就是一针……从事禁毒工作,危险无处不在,“还真没想过放弃,舍不得。”管豹说,“干禁毒的,都有一种责任感,我们绝不让自己守护的土地有毒品。”
防患未然
6月16日,赤城县南部山区的山林间,一支队伍冒雨穿行,这是张家口市公安局禁毒民警在进行毒品禁种踏查。
山深林密,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很强,他们化整为零,毒品种植零星散布,发现难度极大,禁种铲毒任重道远。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等原因,张家口市的禁种铲毒工作在河北省任务最重、工作难度最大。
“现实和目标之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行动。”张家口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队长袁龙动员各分局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对历史种植地块进行全面排查,竖立警示牌,对大部分野外地块补种树木或灌木,进行有效覆盖,同时动用无人机对历史重点种植区域和潜在种植区域进行重点航测排查。
从2014年底开始,袁龙带领禁毒支队民警进行入户宣传和重点人员排查。他们经常清晨五六点钟出发,背着干粮带着水,从日出到日落,每天十几个小时在山间踏查。
预防教育
“朝曦,一个阳光且年轻的名字,这一刻,因为400多名大学生的无私付出而闪光。”近日,得知获评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朝曦禁毒公益宣讲团的发起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史景轩在朋友圈分享这份喜悦。
长期从事禁毒方面研究的史景轩深知,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做好预防宣传教育是关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想让警校学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像蒲公英一样把禁毒知识播撒到更广阔的地方。”
2016年3月19日,朝曦禁毒公益宣讲团成立。随着宣讲活动的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法学专业学生杨雨森就是其中一员。恶补禁毒知识,到戒毒所做调查找案例,查阅资料、完善课件、背诵演讲稿……为了讲好每一堂课,杨雨森和同学们常常挑灯夜战,所有的课余时间全用在了宣讲上。
不仅在学院所在地保定,宣讲团成员还利用寒暑假,回到自己曾经就读的母校开展禁毒宣传。宣讲中,他们开发出4套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计划与课件方案,填补了当地中小学校毒品知识专业讲师的空白。
2019年暑假,宣讲团12名学生成员前往贵州省黎平县朱冠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与支教活动,对毒品问题严重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在那一个月里,杨雨森和小伙伴们住在乡村闲置的房屋里,因为深居山林,蛇鼠虫蚁居多,他们的皮肤发红溃烂,每天睡在潮湿地板上,颈椎也开始疼痛。
贵州之行,让杨雨森感慨很多,那里的一些孩子,从一开始不知道种植罂粟违法,到后来主动给老乡讲禁毒知识,成长特别快。“我相信我们的青春之火,一定可以燎原。”杨雨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