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法援“靶向性”服务 群众随时“点单”参与
□本社记者 李卓谦
□通讯员 张惠 李娜
“非常感谢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帮我们联系了律师,拖了半年的工钱,终于帮我们要回来了。”近日,外省来北京打工的多名农民工对北京市延庆区法律援助中心的三名工作人员表示由衷感谢。
今年以来,延庆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0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61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59件;全区共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7766人次,其中现场解答来访咨询1864人次,来电咨询5902人次(含“12348”法律综合服务平台2627人次),“一站式”服务深化“七有五性”(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以及安全性、公正性、便利性、宜居性和多样性),依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聚焦“公正性”
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更畅通
记者了解到,延庆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公正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抓手,坚持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比如召开专题研究会,落实工作任务,结合该区律师少的现状,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要求工作站加强业务协同综合调度平台的录入工作,做到解答咨询系统不遗漏,中心通过“月统计、季分析、半年报告”的方式,加强工作站数据监测,并对排名靠后的工作站进行督促跟进;继续加强由区法律援助中心、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点组成的三级组织网络建设,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
根据《延庆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延庆区司法局计划围绕基层群众需求、结合职能范围每季度提出5个服务项目。截止到5月底,该区司法局已通过北京延庆App公布了5个司法所6场法律宣传、法律讲座、律师门诊等活动,其中香水园街道司法所的“法律门诊我来选”法律现场咨询和儒林街道法律顾问解读“四个条例”两个活动,被群众关注并成功点单参与,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服务“点对点” 关爱弱势群体
为落实北京市加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精神,深入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进一步增强法律援助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衔接,延庆区司法局建立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窗口并举行启动仪式。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多个会场,双方单位主管领导、相关科室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劳动仲裁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窗口是不断完善延庆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法律援助实现无缝衔接,为弱势群体劳动维权开辟“绿色通道”,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破解讨薪难。
今年以来,延庆区共组织开展了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专项维权活动60余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12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5000份,依托工作站通过线上线下广泛结合宣传、开通绿色通道、“12348”值班律师提供专业解答等提供多样性的公共法律服务。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依托“北京延庆”App,积极发布该区法律维权服务活动,有法律服务需求的群众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操作“点单”参与;有当面咨询需求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咨询,充分保障当事人的隐私权。
疫情防控期间,为做好12348热线平台接线工作,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咨询,提升群众的首选率、接通率和满意率,延庆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展12348值班律师线上培训,要求律师依法依规解答涉疫情类法律问题,加强值班律师动态管理,及时贯彻落实市局工作要求,建立12348法律服务团微信群,及时传达工作要求和平台接线日动态信息,多措并举满足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