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显本色一线坚守践初心

——贵州省岑巩县党员干部抗击冰雹灾害工作纪实


  5月4日18时25分左右,一场最大直径70毫米、持续17分钟的冰雹灾害,让贵州省岑巩县羊桥、水尾、天星、凯本4个乡镇同时投入脱贫攻坚收官战和灾后恢复重建“两场硬仗”中。此次罕见的冰雹、暴风灾害,让部分民房、农田、车辆、电力设施等严重受损,群众生产生活陷入困境。面对惨重灾情,岑巩县党员干部闻“灾”而动,逆向而行,成为带领群众决战灾后重建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当好受灾群众的“贴心人”

  第一时间入户排查灾情、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动员群众自救互救、宣传安全防护知识……灾情发生后,作为此次冰雹灾害较为严重的羊桥乡郑福村驻村第一书记,32岁的胡卫忙得焦头烂额。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胡卫和村“两委一队”成员一起,将“宣传员”“贴心人”“主心骨”等多重身份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一遍一遍上门核查受灾信息、安抚群众心理、排查安全隐患。

  冰雹袭来时,正在地里干活的郑屯组村民杨友香在急忙赶往家中的途中,不幸被冰雹砸中头部和手部,夫妻俩的儿子在外地,加上心疼钱,杨友香没有去医院检查治疗的打算。胡卫得知情况后,立即开车将杨友香送到了乡卫生院。

  “感谢胡书记的贴心帮忙。”杨友香说,当时自己被冰雹砸到,家里门窗也被打坏了,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多亏胡卫的及时相助。灾情发生当天,郑福村“两委一队”迅速排查,将全村13名受伤群众全部及时送到乡卫生院进行检查治疗。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冰雹刚结束,暴雨还在继续,驻村干部唐波和余家祥第一时间赶赴各自网格开展灾情排查工作。入户途中,看到被冰雹袭击折断的大树横在路上,余家祥立即组织群众一起清理路障,保障道路正常通行。看到一个小姑娘脚受伤,行动不便,他急忙将小姑娘带到自己的车上,紧急送往医院。“群众有需要,党员就该主动有作为。”余家祥说。

  政府聘请的专业施工队伍对村里有人员居住、房屋为木质结构的特困供养户、困难家庭、困境儿童户等重点保障户逐一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村“两委一队”也没闲着,在继续做好缺粮户信息统计、安全隐患排查、群众情绪疏导等工作外,大家扛起铲子、带上手套,积极协助施工队伍做好受损房屋瓦砾清理、更换断裂椽皮等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当好凝聚干群的“传声筒”

  冰雹灾害发生仅5分钟,岑巩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昌焯就收到了临时采访任务信息。刚吃过晚饭的李昌焯,立即赶赴单位收拾设备,和同事们一起赶赴羊桥乡受灾较为严重的郑福村开展采访工作,将镜头对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临时安置和救助、县乡抗灾减灾举措落实等。

  当天的采访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为及时快速传递新闻报道,第二天早上5点半,李昌焯就起床赶写稿子、剪辑视频,向上级媒体及时推送一线报道。

  5月6日,李昌焯再次赶赴羊桥乡灾区,采访干群齐心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电力供应保障等工作情况,用手中的镜头和纸笔见证灾难现场,记录灾后重建,并通过电视、网站、微信等平台,呈现了岑巩人民在严重冰雹灾害面前,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抗灾减灾的正能量,增强了民众抗灾的信心和动力。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就有记者的身影。”李昌焯说,自己作为一名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带头第一时间深入一线,传递有温度的报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灾后重建“两场硬仗”,是一种职业坚守,也是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使然。“我们报道他们,既源于责任,也源于感动,我们坚守一线,当好凝聚干群的‘传声筒’,才能早日取得抗灾胜利。”

  当好安全出行的“守护人”

  “甘家至郑福公路受损比较严重,断裂倒塌在公路上的树木估计100多棵,直径最大的约80厘米,多处路段中断交通,现在正值‘五一’小长假,路上车辆增多,必须尽快清除路障。”面对灾情,岑巩县交通运输局老员工田景昌坚定地说,险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作为公路管护人,再难再累也要坚守岗位,尽快清理断裂在公路上的树木,全力保证辖区养护路段不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经过连续7小时的奋战,田景昌和他的抢险队员们将损毁的行道树锯断后移至公路外,同时全面清除了路面的残枝落叶,受损公路全部恢复正常通行。

  田景昌自1989年接过父亲的公路养护铁铲,便一直在公路上工作。近30年来,他以路为生,以路为业,作为养路护路二代接班人,他对公路有着深厚的感情,全县2600多公里的线路名称全部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同事们都说他是岑巩县的公路“活地图”。

  公路上哪里有隐患他都记在心里,因常年养路护路,他给自己的微信账号取名为“公路医师”。

  “别看他工作起来特带劲,其实他一直带病工作,长期受着糖尿病的折磨,每天需要打针吃药。”同事刘慧说,田景昌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从不以生病为理由推掉分配给他的任务,只要工作需要他,他便义无反顾向前冲,脱贫攻坚他也冲锋在一线。

  “作为公路人,当好群众安全出行‘守护人’是我的本职。”田景昌说,“公路上哪里有险情,就应该有公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