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的平凡故事

——记内蒙古阿尔山市法学会秘书长张莹欣


  “您好!请出示身份证!”按照市里党员志愿者统一调度安排被分到蓝海水厂防控检查点后,这句平时交警常说的话变成了张莹欣参与疫情防控期间的“口头禅”。

  张莹欣是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法学会秘书长。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张莹欣积极报名参与疫情防控:“2月3日开动员会并参加培训,2月5日夜间11点正式上岗。”

  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责任。张莹欣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我们原本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暂停键’,但与生命有关的一切正在‘加速奔跑’。”张莹欣负责的蓝海水厂防控检测点,位于从阿尔山市向伊尔施地区、呼伦贝尔方行进的必经之路,防控责任大,但设施简陋,自然条件恶劣,夜间平均温度达零下28摄氏度,北风呼啸,寒气逼人。

  张莹欣说,该防控检测点4名工作人员中,3人是“娘子军”。他们负责执勤的时间段是夜间11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没有火炉,没有电暖设备,4个人贴着“暖宝宝”、裹着军大衣“蜗居”在一辆中巴车上。“车辆路过时,赶快下车测温、登记人员信息、登记车牌、询问驾驶员车辆行驶轨迹以及驾驶员是否接触过外省返乡人员,特别是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等。”

  “在寒冷的夜晚,能喝上几口热水是我们最幸福的事情,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不敢做。”再回首这段日子,张莹欣说,最难熬的是夜晚上厕所。蓝海水厂防控检测点周围有很多墓地,值守的女同志胆子小,生怕喝水多了出去上厕所。“天气再冷,我们也不敢喝热水暖身子,夜里12点以后,所有人又累又困,车流也非常稀少,但有时刚轮流睡一会,就有过往车辆,暖乎乎的身子一出车被冷风打透,脑门仿佛被人重重拍了一下。”

  张莹欣说,虽然困难多,但他们坚决不退缩。一天凌晨2点左右,远远看到过来一辆车,车速很快。原来有市民突发高血压要经过检测点去医院就医。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人裹着军大衣上前询问身份等信息,有的人拿出电筒照明,有的人拿过册子迅速登记并测温。

  长时间黑白颠倒值守,对张莹欣和同事们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均产生了不同影响。“皮肤干燥,长了粉刺。经常熬夜,让我们精神不振,特别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不同程度出现掉发、胃肠道不适等。但我们不会被困难打倒,我们坚信春天很快便会到来。”张莹欣说。

  张莹欣说,那段时间,值勤后回家第一件事是倒头就睡,母亲看了很心疼。但他们辛苦付出的同时,也进一步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的市民自发购置口罩、消毒液等防护品支援值勤卡点工作。“大家心往一起聚,劲往一起使。”

  参与疫情防控期间,张莹欣的母亲病了,行动十分不便。每次轮到张莹欣值班时,她会提前给母亲做好饭,安排好一切再出门。但她每次离家时,母亲总安慰她不用担心家里,照顾好自己,放心去做该做的事情。“现在,每次想起来都感到暖心、幸福。”

  “在国家利益面前,任何个人利益都显得很渺小。”张莹欣说,她的工作很普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奋战在防控一线的人都是“最美逆行者”。“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战胜疫情,但我坚守自己的岗位,可以和所有防控一线人员一样,用点滴付出发光发热。”

  这些故事像大地上的尘埃,细小、零散、琐碎。和冲锋在武汉、湖北一线的疫情防控人员相比,张莹欣和她同事的故事平凡而渺小,但正是疫情防控中许多“张莹欣”的逆流而上,才让中华大地上疫情防控形势迅速好转,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孩子们再次走出家门,回归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