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生物安全风险

曹峰 王凯

生物安全风险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涉及传染病、实验室生物安全、转基因动植物、生物恐怖袭击等。我国的城市普遍具有人口密集、流动性强、防控基础设置相对薄弱等特点,生物安全领域的风险尤为突出。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凸显了提高我国城市生物安全治理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国家层面也正在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法的制定。新形势下,科学认识生物安全对民众健康、国家安全和人类发展的特殊重要性,意义重大。实践中,可从威胁、暴露和脆弱性三大维度分析我国城市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并由此提升全民生物安全意识,改善我国城市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第一,生物安全威胁具有高危害性,影响民众健康、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全新挑战。现代城市面临多种生物安全威胁,涵盖突发传染病、生物或病毒实验室意外泄漏、生物入侵、生物恐怖袭击等等,并呈现传播快、隐蔽性强等特点,具有高危害性。近年来相继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等也让人们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生物安全事件大多直接涉及城市民众健康、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极大挑战城市的现代治理能力。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安全治理,提升全民的生物安全意识,这也是检验现代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第二,城市容易暴露在生物安全威胁之下,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增加暴露几率。首先,人类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病毒实验室泄漏、蓄意的生物袭击等增加了人类暴露在生物安全威胁之下的可能性。其次,生物安全威胁一旦侵袭,被袭击目标往往成为新的生物威胁源。城市人口众多、流动性强,部分地区和场所人员高度密集,如果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极容易交叉传染,迅速扩大影响范围。再次,伴随国际交往的深入,生物安全威胁传播的广泛性更加凸显。

第三,城市脆弱性较高,普遍缺乏抵抗生物安全威胁的能力。我国城市的脆弱性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脆弱性体现在城市个体层面。以新发传染病为例,个体普遍缺乏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的感染甚至死亡。其次,城市医疗系统具有脆弱性。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城市医疗体系将受到巨大冲击,病患数量急剧上升将极大增加医疗机构负担,挑战城市的医疗承受能力。再次,就城市整体而言,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往往需封闭污染区域、限制公共交通、隔离高危人群、启动紧急医疗救援等,直接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城市瘫痪。

因此,生物安全风险具有高危害性、传播广泛性以及防控难等特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我国城市生物安全风险科学治理:一是提高全民的生物安全意识,树立依法防范生物安全风险的理念。引导公众树立现代的生物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二是强化城市生物安全的科技和人才支撑,降低城市的脆弱度。生物安全风险的监测预警、诊断防治、救援处置等亟须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专业人才,应强化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三是优化城市生物安全的应急能力,增加城市的韧性。以大城市发生重大疫情等为切入点,开展生物安全事件风险评估,形成模拟、演练、预警、决策、处置为一体的城市生物安全应对处置体系,从整体上提高突发生物安全事件的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