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

本报讯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王旭光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据介绍,今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次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具体展示中国环境司法年度发展状况。

“今年白皮书改变了以往将环境资源案件区分为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的做法。”陶凯元表示,此次白皮书将环境资源案件划分为环境污染防治案件、生态保护案件、资源开发利用案件、气候变化应对案件和生态环境治理与服务案件等五大类型,充分契合环境资源司法理念和归口审理机制改革,满足了环境资源审判实践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

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39957件,审结36733件,收结案数同比上升50.9%、43.4%。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民事一审案件202671件,审结189120件;受理各类环境资源行政一审案件47588件,审结42078件。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发布了《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绿皮书)及2019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

绿皮书显示,全国法院系统环境资源审判机构设置从高速增长趋向平稳。甘肃、江苏、江西、湖南省高级法院积极打造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升级版”。法检联动、诉行联动、检行联动、审调联动、审执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

同时,为全面展示2019年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年度典型案例。

王旭光表示,本次发布的40个年度典型案例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治理与服务等五大类型案件,集中体现了环境资源审判的案件类型日趋多样性、保护范围渐呈广泛性、审判程序凸显复合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