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发布指导案例 劳务派遣工人群体 讨薪纠纷被妥善化解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日前,记者从司法部获悉,受疫情影响,近期社会劳动关系纠纷明显增多,且涉及面较广,如不及时化解,不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在司法部发布的第三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指导案例中,浙江两名律师通过调解,妥善化解了一起百余名劳务派遣工人群体讨薪纠纷。

201911月,浙江温岭某公司(以下简称温岭公司)与宁波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由宁波公司派遣工人到温岭公司,用工期限为2019111日至2020331日。随后,宁波公司组织100多名四川彝族工人到温岭公司开展劳务活动。20204月初,温岭公司用工期限届满,宁波公司与派遣工人因工资发放和补贴支付问题产生纠纷,引发群体性讨薪事件。

在当地温峤镇人民政府组织下,浙江咨道律师事务所陈丹琳律师、张婷律师参与了该案调解。两位律师向相关当事人详细了解了情况,认真研究了宁波公司与派遣工人的约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就双方争议较为集中的工人计时工资问题、工人路费餐费补贴问题、宁波公司暂无力支付相关费用等问题,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

本案中,当事人就工资支付标准、补贴支付主体等产生争议,且涉及劳务派遣公司、用工单位和派遣工人三方。两位律师在调解过程中,既坚持依法处理,明确劳务派遣公司支付工资和补贴的主体责任,又坚持灵活应对,充分考虑三方当事人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实际困难,提出由宁波公司与温岭公司签订借款协议,温岭公司先行垫付工资补贴的建议,积极稳妥平息了一起群体性讨薪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据了解,司法部公布的第三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指导案例共8起,主要聚焦疫情后期和疫情后多发易发的劳动关系、房屋租赁、企业债务、合同履行等领域矛盾纠纷。司法部表示,指导案例的发布,有利于引导广大律师准确把握涉疫情矛盾纠纷特点,积极采取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依法做好涉疫情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