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民警 抗疫新战士

——记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头条社区民警张邵宁


  20191月,有着30年党龄的张昭宁,主动请缨担任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头条社区民警。虽然是老民警,但他自认在社区岗位上还是新兵。如今,他以超越年龄的加速度,奔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疫情挡不住服务的热情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张昭宁每天都要在社区转几圈,在卡点检查几回,了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忽视的问题。与群众聊天时,彼此都自觉保持距离。即便如此,他照样能为辖区群众办事。

  近日,张昭宁接到一居民的求助电话,对方称在买菜时发现自己的手机和钱包不见了,后来想起是在买菜前不慎将装钱包及手机的袋子当垃圾扔在了垃圾桶里,回去再找便没有了。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立即开展多方调查,最终发现钱包和手机被一名男子捡走。凭借着1年来对社区情况的掌握,他很快确定了该男子的身份,12小时内便解决了问题,并将钱包和手机送还事主。

  疫情防控期间,张昭宁克服身体不适,与社工们一起站岗值守,为出行不便的居民送菜、取快递、办出入证、参与防控宣传摸排……他用耐心、专注与坚持的工匠精神为头条社区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过路的群众看见他都会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并攀谈几句。

  前两天,张昭宁接到消息,称辖区里有几名返京人员。他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居委会书记和朝阳门街道办有关工作人员,一起上门登记摸排,详细询问他们的工作地,叮嘱对方做好居家隔离,有情况及时报告,有需要随时联系。   

  随着返京复工人员增多,辖区内的小商店逐渐恢复营业,张昭宁走遍每个营业场所,给店主和店员们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示。对于进出小区的车辆,特别是车辆的后备箱,张昭宁总是叮嘱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根据头条社区的实际路况和楼栋分布,张昭宁每天都在派出所和社区之间走上几个来回。他的警务手提包里装着走访社区的各种文件、表格,即使戴着口罩,大家也能一眼认出他的身影,没错,这就是我们社区的安全阀居民们坦言。

社区巡逻每天3万步

  担任头条社区民警1年多来,张昭宁通过走访摸排、入户调查,实现了人熟、地熟、情况熟。

  他的辖区有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内大街137号院孚王府,里面住着300余户居民,消防等安全隐患让张昭宁一开始接手时睡不着觉。考虑到仅靠派出所一方力量不可能解决这么庞杂的问题,那段时间,张昭宁躺在床上、坐在车上、走在路上都在想如何协调各方力量,为居民营造更安心的居住环境。

  张昭宁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所领导,两人一起积极推动产权单位、文物部门、物业及居民代表共商解决方案,历经3个多月争取到相关部门拨款,改造大院安防设施,将隐患降到最低。

  “张警官,你们解决了社区老大难的问题,谢谢您!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如今,群众兜里揣着张昭宁的警民联系卡,手机存着他的手机号、微信号,一遇到难题就第一时间联系他。

  张昭宁说,去年派出所在各辖区重点位置新增150个网络机动探头,更换高清监控探头,总探头增加到300余个,有效提高了案件侦办效率。近年来,全所运用大数据警务侦破技术使社区可防性案件破案率上升了40%。近两年,派出所大力改善硬件设施,建立警营文化活动室,为民警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和休息环境。

  派出所辖区胡同多、道路窄,民警们开车出警、巡逻多有不便。几十年前,民警要骑着自行车下片儿,新时代的朝阳门派出所民警打造了一支党员服务小分队,将20辆电动车升级改造,车筐安上提示牌、车尾装上警灯,每晚10点,红蓝闪烁,守护从未改变。

  201911月,朝阳门派出所被命名为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自此,派出所的荣誉室又多了一面金字招牌。在张昭宁看来,挂在墙上的是荣誉。而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把安全交到百姓手里,才是荣誉的价值。

  “在社区,能看到的,多看一眼;能走到的,多走一步;能联系上的,多说一句;能帮忙解决的,多干一点儿。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社区民警所做的一切,老百姓都看着呢,容不得半点马虎。现在,55岁的张昭宁几乎每天都凭借超过3万的步数登上当日微信运动的头条,那是他社区巡逻、处理百姓身边烦心事的考试分数

  在派出所,每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民警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所里为每个青年民警建立职业规划,让他们未来可期。张昭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