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市法学会疫情期间法律服务“不打烊”

众志成城,总能退去阴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法学会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自身职能,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了疫情防控期间法律服务“不打烊”,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除组织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等工作外,满洲里市法学会积极为个体工商业户及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法学研究”征文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入一线构筑“防疫墙”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满洲里市法学会积极组织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主动下沉基层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到各小区、路口、卡口发放宣传通告和防控知识材料,劝导居民不外出、不接访,协助社区做好居民进出登记,指导居民详细填写家庭健康信息,引导群众提高自我防控能力,筑牢了社区群防群控安全网。疫情防控期间,该市法学会用热心真诚服务群众,进一步充实了基层疫情防控力量,织密织牢了街道、社区疫情防控网络。

同时,疫情防控期间,满洲里市法学会还加强普法宣传、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如充分利用满洲里长安网、“满洲里政法”微信公众号,深入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采用LED播放、悬挂横幅、展板,编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问答》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为做好疫情防控维稳工作凝心聚力;组织10名法律法学工作者通过电话联系、微信访谈等方式开展“1+10”法律服务,确保疫情期间辖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排查化解纠纷,提供复工复产法律服务。组织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开展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有关劳资、征用、租赁、医患等重大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做到疫情防控和纠纷化解“两不误”。建立了3个疫情防控法律服务专业团队,利用微信及法律服务热线,开辟疫情防控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疫情防控期间复工的小微企业提出的法律服务需求,对受到疫情影响的旅游、餐饮、劳动、房屋租赁等法律咨询需求,优先办理。对隔离封闭、医患矛盾、防护用品质量等敏感法律问题,认真研究,并提出专业咨询意见,有效解答群众关切。截至3月20日,该市法学会共提供法律咨询48人次,为个体工商业户及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1次,为复工企业解决相关法律问题2个,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防疫”与“服务”两同步

 

疫情防控期间,满洲里市法学会广大法律法学工作者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从疫情暴发到现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法治“疫”脚步没有停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应对疫情防控工作,满洲里市法学会迅速建立了法学法律工作者咨询群,并在“满洲里政法”微信公众平台及满洲里长安网发出了以“凝心聚力、同心协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题的倡议书,号召全市法律法学工作者及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开展法学研究、法学交流、法治实践和法律服务中切实履职尽责,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

为充分发挥法治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月中旬,满洲里市法学会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法学研究”征文活动,专门为全市法律法学工作者创作法治作品搭建平台。征文以“重大疫情背景下的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和公共卫生安全法律体系建设”为主题,围绕疫情引发的法律实务问题,当前实践中最迫切需要理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借助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满洲里日报》以及“满洲里政法”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增强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更好引导了法治舆论。  

同时,满洲里市法学会还通过开展法律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打造了一支法治文化传播队伍。疫情期间,该市法学会以“面对疫情,我们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为主题,组织开展法律文化基层行活动,组织约80名基层干警参与全国远程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培训,取得良好效果。